天天看点

教育部:严禁挤占课间十分钟,落实规范办学行为新举措

作者:冰糖王雪梨

近日,教育部针对基础教育领域发布了一则重要通知,要求各地学校严禁以各种方式挤占课间十分钟,并清理整治12项不规范办学行为。这一通知的发布,旨在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推动教育环境的优化和改革。课间十分钟,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来说,是极为宝贵的休息时间。在这短暂的十分钟里,学生们可以放松紧绷的神经,调整学习状态,进行必要的身体活动,以及与同学进行轻松愉快的交流。然而,近年来,一些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各种理由挤占课间时间,导致学生身心疲惫,学习效果下降。

教育部:严禁挤占课间十分钟,落实规范办学行为新举措

教育部此次通知的发布,正是对这一现象的有力回应。通知强调,学校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课程计划,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有足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课间十分钟不得被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或集体活动所占用,以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同时,通知还明确指出了需要清理整治的12项不规范办学行为,其中包括“厕所社交”等不良现象。这些行为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秩序,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因此,教育部要求各地学校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

教育部:严禁挤占课间十分钟,落实规范办学行为新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通知还提到了传统思维的改变。在过去,一些学校和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改变传统思维,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教育部:严禁挤占课间十分钟,落实规范办学行为新举措

当然,要将这些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确保课间时间的合理利用和规范办学行为的实施;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情况;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教育的监督和支持,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部:严禁挤占课间十分钟,落实规范办学行为新举措

总而言之学生的课间休息有应当受到保护他们有权在课间休息时在保证安全下自由活动,而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