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何发现、判断孩子的语言发育是否正常呢?家长们看过来!

据统计, 中国约有10%的儿童有语音障碍、语言发展迟缓、嗓音、腭裂等言语语言问题 ,90%的孩子如果能在幼年及时介入、纠正可以很快康复。

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幼儿都要经历咿呀学语的阶段,从无意识的发音,到逐渐能理解语言的含义,再到自如的语言表达。如果某一阶段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势必会影响下一阶段的语言发展。

如何发现、判断孩子的语言发育是否正常呢?家长们看过来!

第一阶段 语前阶段(0-1岁)

这阶段是咿呀作语和初步理解的阶段,故又称“先声期”。

0-3个月

语言感知和反应:

开始识别自己熟悉的声音。当长期固定的照顾者(妈妈爸爸或爷爷奶奶)和Ta说话时,Ta会安静下来或者扭动身体,同时会注意跟他说话的人的嘴或眼睛,并对不同语气的话作出不同的反应。

语言表达:

这个阶段的宝宝主要的沟通方式是哭。宝宝通过哭来吸引照顾者的关注,通过哭来表达自己有需求,如:饿了或者不舒服。对于照顾者的笑容和说话声,宝宝有时候也会用简单的单音节来

3-6个月

在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会有反应,一般会转动头部寻找声源。

当你说“不”的时候,Ta可能会稍微停顿或者迟疑一下。

有时也会对一些活动作出反应,例如:当看到喜欢的玩具的时候,会发出声音或者扭动身体表示高兴。

在发声时可以通过不同的语气来表达对某一物品的喜爱与讨厌。

会笑出声,试着与照顾者互动,会不时发出a、o、e的声音。

不开心时,会发出n、m、p的声音,开心时还会夹杂着k的声音,同时会依依呀呀地和妈妈“谈心”了.

6个月起开始牙牙学语,会重复一个相同的音节,例如ma-ma-ma、da-da等。

6-9个月

开始对手势做出一些反应,例如:当你伸手去抱Ta,Ta会迎合你。

开始理解家里人的称呼,当你叫Ta名字的时候,Ta也会有反应。

宝宝的牙牙学语开始有了不同音节的组合,例如ba-da、ma-bu等,开始模仿叠词。

8个月时宝宝的发声练习达到高峰,并会改变音量和音调以模仿真正的语言。

在表达需求的时候会开始借助“共同关注”的力量,例如:当想要一个玩具时,Ta会先引起你的注意,然后看看玩具,再看看你,示意他想要这个玩具。

9-12个月

能够听从一些简单熟悉的指令,例如:家长说“给我飞机”,Ta会把玩具飞机给妈妈。

当家长说到Ta熟悉的物品时,Ta会去看这个物品。

可以理解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当你问“飞机在哪?”Ta会指一指玩具飞机,或看向飞机。

这时的宝宝开始认识1-2个自己的身体部位,例如嘴巴、鼻子等。

宝宝懂得“爸爸”“妈妈”的含义,开始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这时候宝宝模仿的词也渐渐增多,出现自己的“语言”(乱语),会通过发声来“指挥”照顾者。

第二阶段:单词阶段(1-1.5岁)

12-18个月

能够听从很多的1步指令,例如:“站住”、“举起手”等。

开始懂得一些方位词,比如:上下、里外等。

开始去寻找不在眼前的物品,也开始发展假想性游戏,例如:拿着玩具苹果假装在吃等等,这些都是幼儿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一般能识别自己身上三-四个身体部位或者衣服。

18个月时,宝宝大约会说十五个词,仍处于“单词阶段”,但这时宝宝的表达开始有了语调的变化,通过说话和手势与他人沟通。

该时期的语言特色是说单字句,同时能用手势、表情辅助语言来表达需要;能以动物的声音来代替其名;

会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如问:你好吗?他会鹦鹉式复述:好吗,如同回音般,故又称“回音语”(备注:“回音语”持续到2岁左右慢慢消失,为正常)

第三阶段:短语阶段(1.5-2岁)

18-24个月

能听懂2步指令,如“去客厅把小球拿过来”。

能理解更多的动词,例如:吃、喝、玩、睡觉、打、看、开、关等。开始识别熟悉物品的图片。

两岁的宝宝大约有了50个词汇量,这个时候宝宝就进入到了“短语阶段”,也就是我们会说的“两词句”。

开始组合词语,主要用两个词的短语,如“妈妈抱”、“喝奶奶”等,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可以模仿2-3个词长的短语。

会用描述来展示Ta看到的东西,例如,Ta会指着一旁的玩具车说“车车”,然后转头看你以确定你也注意到了。

所以这个时期又称为“称呼期”,幼儿开始知道“物各有名”,喜欢询问物品的名称,字句积累迅速增加。

第四阶段:句子阶段(2-3岁)

2-3岁

开始理解“1”的概念,例如:你请孩子给你一本书,Ta只会给你一本。

开始理解“大小”、“快慢”、“冷热”等基本概念;

可以识别物品的功能,如知道碗是用来吃饭的,牙刷是用来刷牙的。宝宝也可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你喜欢这个小车吗?”、

“你要去哪里?”

2.5岁的宝宝喜欢提问,故又称“好问期”。

3岁的宝宝能说3-4个词长的句子,如:“我要拉粑粑”等;这时的宝宝就进入到了句子阶段。

开始使用人称代词“你、我、他”,用“我”而不是“宝宝”或名字来指代自己;

至少能说出一种颜色,会用一些方位词,如“前后”“上下”。

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例如:“我渴了”、“我饿了”。

开始接受“母语”所表现的独特语法习惯,如用感叹句来表达感情,用疑问句询问等。

第五阶段:完整句子阶段(3-4岁)

3-4岁

这个阶段的宝宝能够回答各种“什么”(如“早餐吃了什么”)、“哪里”(如“小狗去哪里了”)、“谁”(如“谁给你的棒棒糖”)的问题,也可以理解简单的故事。

能使用有3-4个词以上的句子,这些句子大多语法完整,例如“我爸爸去上班了”等。

会向父母提问,如“妈妈去哪里了”,同时会用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可以简单与家长分享自己的经历,例如:“我在幼儿园吃了苹果”。

第六阶段:叙事阶段(4-5岁)

4-5岁

能理解比较复杂的长句,同时能听懂3步指令,例如:“回到家先换鞋子,放好书包,把手洗干净,就可以吃点心了”。

能够理解日常的对话,能听懂故事,还可以回答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

能复述简单的故事,能够使用语法结构比较复杂的“成人式”的句子,如简单的被动句:“小红帽被大灰狼吃掉了”等。

这时宝宝的语言表达发展到了叙事阶段。他们说话日趋流利,会学习使用各种词类,并能从成人的言谈中发现语法关系,修正自己错误的暂时性的语法,逐渐形成真正的语言。

身为孩子的首席教育官,父母应当充分了解婴幼儿语言发展都有哪些重要阶段,并且针对不同阶段的语言发展特点,营造适宜其语言发展家庭环境,以帮助孩子发展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的语言发展敏感期出现于2-3岁,止于6-12岁,如果孩子的语言问题能做到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将能最大程度对孩子的发育和发展。

-----------------------------------------------------------------------------

总编辑:林丛 编辑:刘佳弟 图文编辑:刘佳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