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未了|散文《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

文:周政

二月二,是进入二月第一个节日,也是二月里的唯一个节日。按胶东习俗来说,这天是为龙王而过的节日。于是,就有了“二月二日龙抬头”之说。

照说,过龙王节,该是海边渔民的事儿,然而,在胶东,农民也过,工人也过,商人也过,这么说吧,行行业业都过二月二。其说辞是:有水的地方就有龙王爷。

瞧瞧,你说哪里能没有水呢?

这一天,海边渔民都要到龙王庙去烧香,给龙王爷披红挂彩,还要在龙王庙前唱戏。胶东多是好京戏,这村里几个好戏的人在会首的组织下,搭成野台班子,自编自导自演《大禹治水》、《土龙老李》等,秃尾巴老李在胶东流传最广,是条好龙,胶东人喜爱。这天,是要吃年糕饼和面条鱼饼的。年糕饼是胶东特产的黍米,也叫大黄米的面粉调成糊状,在油里煎;面条鱼饼是桑沟湾独有的一种小鱼,那形状像是面条,但是没有面条那么长,只有一寸长,细细、晶晶的,泛着透明的新鲜。面条鱼饼的做法很简单,取面条鱼一份,加白面半分,入鸡蛋调和成糊状,在加上葱姜盐调料,一定不要使味精和酱油,少许醋和酒即可,在油锅里煎,煎得两面都有了金黄色的饹便可。这时,那透鼻的鲜香,过往的神仙也要留步。这天,苞米酒是一定要喝的。

这一天,山里的农民也去龙王庙烧香,只不过,山里的龙王庙要比海边的龙王庙要小的多,那龙王爷也小的有些寒酸。可是,在山里人的眼里,庙小神灵大,都是龙王爷,一个等级,一样神威。于是,祭祀起来就格外虔诚。把过大年的大枣饽饽摆在龙王爷面前,把个整猪剃刮了鬃毛,白条条地放在供桌上。目的就是要龙王爷高兴,保佑一方百姓安居乐业、风调雨顺。山里人在龙王庙前演的戏,也是野台子戏,多是自娱自乐的小戏和秧歌剧。但是京戏是一定要唱的,多是《三娘教子》、《王宝钏》等。这天,山里人要吃料豆,就是把黄豆在水里浸泡一夜,然后在寒冷的春夜下冻干,调上豆面粉,在大铁锅里炒。炒豆的烧柴那是很讲究的。多是山顶上的山草。二月二日的料豆,山里人能吃到六月六的。要用二月二的豆来做六月六面蒸兔爷的一双眼睛。

这天,城里人也要到龙王庙去烧香,只不过他们摆设的贡品文雅了许多。应时水果,油炸蚱蜢,不过这蚱蜢是用面粉做的。现在我也没弄明白,龙王爷的供桌上为什么要摆上蚱蜢这种令人讨厌的昆虫呢?问过许多城里老人,他们摇头说不清楚,一句“不知道”的话,把我堵在画外。那天也要演戏给龙王爷看的,只不过不是野台班子,而是请的专业剧团。多演的是《武家坡》中的《打彩楼》。

小时候的我二月二这天准到大庙去看戏,现在那台词还记得。

“二月二日龙抬头,

王三小姐打彩球,

……

二月二日龙发轩,

王孙公子千千万万

这天,城里人是要吃面条和饺子的。面条多是红鞋鱼开的卤汤,饺子多是驴肉馅的和荠菜馅的。有的买卖铺子还要早晚在铺子门前放几响鞭炮,象征接送龙王爷,求得保佑财源广进。

哈哈

这就是胶东的二月二!

青未了|散文《二月二,龙抬头》
青未了|散文《二月二,龙抬头》
青未了|散文《二月二,龙抬头》
青未了|散文《二月二,龙抬头》

壹点号 周政文学专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