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1岁女子确诊为“男性”,医生通过治疗恢复女儿身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李晓姗

图/视觉中国

假如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突然有一天,“女孩”发现自己没有子宫,“男孩”发现自己乳房发育,会给患者带来多大的痛苦。

近日,现年31岁,性别困惑长达18年的黄女士经过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下简称南方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曹瑛及其团队的诊治后,确诊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完全型),双侧隐睾和会阴部平滑肌瘤等3项病症,明确了未来的性别抉择,并通过手术和雌激素替代疗法,维持女性体征。目前,黄女士经准确而针对性的治疗后,除不能生育外,其他方面与正常女性无异,并很好地接受了自己的社会性别。

31年无月经来潮,检查未见子宫卵巢

据了解,黄女士在年幼时便存在男性心理特征,在17岁时仍无月经来潮,去医院超声检查未见子宫卵巢,由此黄女士开始出现长达近二十年的性别困惑。

31岁女子确诊为“男性”,医生通过治疗恢复女儿身

视觉中国图,图文无关

2021年她来到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曹瑛的门诊,经过内分泌功能评估、外生殖器检查,盆腔超声和MRI,遗传学和基因学分析等10项检查,最终诊断为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完全型),双侧隐睾和会阴部平滑肌瘤等3项病症。

曹瑛介绍,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在临床少见。虽然性激素分泌正常,但因患者雄激素受体(AR)基因突变,导致其对雄激素不反应或反应不足从而表现出多种临床特征,以往被称为“睾丸女性化”(TF)。

黄女士拥有XY染色体,本应该是男性,但是因AR基因突变导致的雄激素不敏感,最终发育成了女性。虽然该疾病不会带来直接的生命危险,但却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

曹瑛认为,对于患者的社会属性究竟属“男”还是属“女”,需要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检查以避免漏诊、误诊,从而让患者在短期内确认并接受自己真正的性别,以便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结束性别困惑。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须严谨确认病因

“其诊断治疗过程对所有参与的医师都是挑战。”曹瑛说道,我们大部分人可能会简单地认为性别就是XY染色体。但在雄激素不敏感综合症中,基因型-表型相关性较差。所以在医生眼里,患者到底是男还是女的诊断结论,是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各个水平上环环相扣,通盘考量形成的。

31岁女子确诊为“男性”,医生通过治疗恢复女儿身

曹瑛表示,在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性别模糊、错乱。不同环节出现问题后引起的症状不同,从不同类型的病情追溯病因,往往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从各项检查指标中寻找蛛丝马迹,直到最终确诊。确诊后,其治疗方案,包括性别分配、性腺切除时间、生育能力、生理结果和遗传咨询等目前仍具有很大挑战性。

在该案例中,曹瑛通过积极与患者沟通,明确了未来的性别抉择。患者在南方医院泌尿外科先后做了隐睾和阴部肿物切除术,术后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维持女性体征,同时辅以心理治疗以便患者尽快完全接受自己的性别认知。

目前,黄女士经准确而针对性的治疗后,除不能生育外,其他方面与正常女性无异并很好地接受了自己的社会性别。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虽然罕见,有家族遗传的可能,生活中一些类似情况的患者因没有及时确诊和治疗而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本案例中还发现黄女士的母亲和“姨妈”分别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和发病者。

曹瑛提醒,性别困惑为X连锁隐性遗传,对于一个女性致病基因携带者来说,如果后代是XY染色体,则有50%可能患此类综合征,如果后代是XX染色体,则有50%的可能性是致病基因携带者。曹瑛教授建议,如有性别困惑家族史的情况应进行相关内分泌检查以及时诊断以确保孕育健康的后代。(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沫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