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能新能源出行品牌青橙时代宣布超额完成Pre-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招商局创投领投,逸高资本、贵阳产控集团、灏浚投资、文略资本、冰川网络等跟投。融资资金用于首款车型——VC的研发,新车将于2022年量产。

对于青橙时代进军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领域的消息,大家并不感到意外。早在去年11月份,轻橙时代新闻发布会在广州车展举行一场“遇见世界的新鲜”,基于轻橙时代首个技术平台——第一代纯电动平台EEZI STEP1.0打造的首款智能科技“新物种”亮相,惊艳全场。
从电动化、智能化以及网联化发展的背景之下,青橙时代的入局也不过是众多跨界造车中的一丝波澜,让人意外的是有消息透露称青橙时代将会选择由北汽银祥来代工,这就引起了不小的水花。
双资质,促使汽车代工行业的火热
代工在电子3C数码行业比较常见,只不过近年来由于新能源高速发展之际,代工这个名词才出现在汽车圈。
蔚来汽车,可以说是代工造车的“始作俑者”,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在创立蔚来汽车之初就直言:别让自己死在钱上。而要建造一家现代化的汽车工厂,要动用百亿级的资金,这对在汽车互联网领域深耕多年的李斌来说,都不是个小数目。
对于车企来说,谁都不愿沦落为其它品牌的代工厂。代工可以降低合作企业成本,加快发展速度和资源利用率。绕过自建工厂无疑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金钱,从而帮助合作企业快速抢占市场和资本先机。而车企除了将闲置的工厂引来创收以外,并没有其它既得利益,而且改造和重装的生产线成本并不低。
纵观整个造车新势力各家的简史,选择代工生产模式除了省时省力(利)以外,没有“双资质”也是无奈之举。在没有取得双资质之前,意味着他们不能在法定边界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自建厂房搞生产,并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售卖,其中一个环节不合法,都将面临严酷的法律制裁。
青橙时代的选择,北汽银翔的救命稻草
据在线车评获悉,青橙时代首款产品定位于A0级轿车,预计将在今年7月份正式上市。由北汽银翔(现北汽瑞翔)代工,同时解决轻橙时代生产资质的问题。
众所周知,北汽瑞翔是北汽银翔经历破产重组后更名而来,去年4月23日北汽银翔更名为北汽瑞翔,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北汽银翔只是变更公司名称,其法人代表并未变更。
虽然北汽瑞翔是北汽银翔战略重组后的新生品牌,但在其生产经营中仍需偿还此前北汽银翔所欠下的债款。根据北汽瑞翔此前重组规划来看,未来六年将开发5款乘用车、7款商用车,并且同步开发新能源车型等,预计销售公司能在2021年-2026年累计实现95.2万辆车的销量、营业收入达到1030.76亿元。目前,其重组后的首款SUV瑞翔X5已于去年8月上市后,新车也无明显新意,只为换壳车型而已。
没有青橙时代抛来的橄榄枝,北汽瑞翔的情况极度悲观,抛开产品本身不谈,其内部的矛盾如同烫手山芋,“违规裁员、拖欠薪资”等丑闻更是层出不穷,对外更是负债累累,官司缠身。显然,此前已被市场抛弃的北汽银翔仅靠更名或难以为继,而为新势力品牌代工或能缓解其当下燃眉之急。
青橙的信心爆棚,银翔的能力堪忧
从青橙时代发布的公告来看,首款车型VC研发已经结束,后续就是按部就班的测试、工装和量产。而且青橙已经着手进行第二款车型的研发工作,算法、软件方面也进入全栈自研的阶段。
消费者对青橙时代最大的担忧是合作伙伴的选择,回顾北汽银翔消亡史,昔日的快速成长和快速没落同样也是在车市风口的结果。但是在没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精髓的情况下仅仅凭借车市的热潮实现了热销,成为了风口上飞起来的那只猪,而当风头不在,自然而然也会在半空中跌落。
这只是其次,重要的是北汽银翔质量问题和售后服务态度引发的口碑崩盘才是最大的担忧。与江淮代工蔚来和海马代工小鹏不同,青橙时代将打造一个涵盖新技术、新产品、新供应链的全新商业模式。显然北汽银翔的底蕴和能力,很难撑起青橙的期望值不说,还有可能拖了青橙的后腿。
在线车评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选手加入到汽车产业链中,汽车代工的技术难度也在指数增长。比如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就是另一个高难度的造车任务。传统车厂能否胜任不说,在技术隐私方面,可能没有哪个领域比自动驾驶更注重技术保护,它们被选中做代工的可能性也显然更低。选择大于努力这是不争的事实,搭上北汽银翔这一刻开始,青橙时代真的准备好了嚒?
燕燕·文
有图,有文,有料,有趣
欢迎关注公众号:在线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