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喇家遗址发现一碗面条,面条中的两种配料,说明这碗面条味道不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古代的社会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原始社会时期古人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他们能吃得饱,穿得暖吗?其实,这一问题的答案都在喇家遗址中,因为专家出土了一碗面条,里面两种配料让我们对古人的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究竟是什么配料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

喇家遗址发现一碗面条,面条中的两种配料,说明这碗面条味道不错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民和县的喇家村,是一处新石器的时代的人类聚居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上世纪70年代,当地村民在此处开荒耕地的时候,经常能挖出来一些古代陶器和石器,甚至有时候还能发现遗骸。后来,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就被县里的文化局知道了,于是他们安排了几位考古专家到喇家村调查,并对发现陶器的区域进行保护。专家们经过深入研究,确定这是一处史前遗迹,但由于当时不具备发掘条件,因此一直到1999年喇家遗址才被人们所知。

喇家遗址发现一碗面条,面条中的两种配料,说明这碗面条味道不错

自1999年以来,专家们对喇家遗址进行了发掘和清理,结果令所有人都感到惊奇的是,在喇家遗址的土层下竟然有数千具古人遗骸,经过法医鉴定这些遗骸都是非自然死亡。专家们推测,或许是4000年前发生了一场灾难,将喇家人的聚落彻底摧毁,并且这场灾难突如其来,很多人都来不及逃走,由此专家们也想到西方著名的“庞贝”,而此后喇家遗址也被人们称为“东方庞贝”。

喇家遗址发现一碗面条,面条中的两种配料,说明这碗面条味道不错

除了遗骸之外,专家们也清理出大量的房屋遗址,出土了陶器,如陶罐和陶碗,并且还发现了大量动物遗骸,表明了当时的喇家人已经开始圈养牲畜。值得一提的是,专家们在清理一处房屋遗址时,在门口竟然发现了一个倒扣在地下的陶碗,比我们现在用的碗要小,专家小心翼翼地将陶碗拿起了,结果刚拿到一半碗里就掉下来一坨东西。于是,专家们蹲在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这坨东西的顶部有几根米黄色物质清晰可见,后来经过化学鉴定竟然是面条,不过和现在的面条不同。

专家们表示,这碗面条是用黍米面做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黄米面,通常用来做糕点或者是酿酒,因为黄米面的口感不好,所以我们现在都不用它生产面条,而主要用小麦面。在当时,古人还没有小麦,因此也就只能够用黍米,不过让专家们感到疑惑的是,这碗面条的口味究竟怎样呢?

喇家遗址发现一碗面条,面条中的两种配料,说明这碗面条味道不错

一碗面条能保存4000多年确实罕见,因此专家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在后来还发现面里面有大量的动物油脂,由此说明古人在面条中加入了肉汤,否则怎么会有油脂呢?对此,专家们都表示,这不是一碗普通的清水白面,而是一碗香喷喷的肉汤面。不仅如此,专家们在面条中还发现了一些灰白色硬物,经过化验确定是碎骨渣,而且还是野猪骨头,但可惜的是专家们没有发现肉,说明了当时他们把肉和汤分开,肉直接吃,等肉吃完了再用肉汤煮面,期间也许不小心把碎骨渣倒进了面中。

喇家遗址发现一碗面条,面条中的两种配料,说明这碗面条味道不错

肉汤和骨渣的发现,也让我们对当时喇家人的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不仅能吃得饱,甚至还能吃得好,并且从他们圈养牲畜也能说明从不缺肉食,或许有些人甚至都很肥胖。我们可以想想一下,一个人喇家人煮好了一大碗肉汤面,站在门口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大口的吃着香喷喷的面条,心里还想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规划。突然,一阵地动山摇打破了他的 计划,接踵而来的便是一场地震灾难,他赶忙丢下手中的碗就跑,但可惜没跑多远就掉进了一条地缝中,只留下这碗面被泥沙掩埋,直到4000多年后被专家发现才重见天日。

喇家遗址发现一碗面条,面条中的两种配料,说明这碗面条味道不错

不管怎么说,喇家遗址的面条是一个伟大的发现,也是现如今专家们研究喇家遗址,或者是同时期其他遗址的重要资料,因为它是喇家人生活最真实的,最直接的反应,揭秘了当时古人的生活水平,还让我们知道了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奥秘。

参考资料:

《东方庞贝》作者:王仁湘,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