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去的农民看病,都相信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一个时代的特定性名词,一个时代的伟大创举,虽然今天已经尘封历史,但“赤脚医生”的产生与时代的意义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华章。
“赤脚医生”产生的的时代背景,大概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吧,中国广大的农村农民缺医少药,有病不能治无钱医,而当时医疗卫生的重点依然在城市。
听上年纪的老人说,那时候社会有人形容医院是老爷医院,意思就是有钱人的医院,针对这种现象,毛主席好像专门找过当时卫生部的领导并作过指示,后来为了解决广大农村农民缺医少药问题,开始将一些有志从医的农村青年送到医药院校医院通过短期培训,有三五个月的,也有一年以上的,通过短期培训并掌握了一技之长,有初级卫生知识并能够比较熟练医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这样一批又一批人回到农村从事医疗卫生工作,而且绝大部分人真的是不脱产的乡村医生,即本身还是农民,赤脚下田赤脚上岸,背个药箱,谁家有个头痛发热,随叫随到,医药费特便宜的,往往开个处方,一两天医药费也就一毛几分钱,换到今天想都不敢想。
那个年代农民信任赤脚医生,说到底不是赤脚医生有多大本事,医术有多高,而是因为农村实在缺医少药,农民又实在贫穷,一日三餐尚未解忧,有病了真的没有钱上医院就医,赤脚医生的产生,使得农民身边有了随叫随到的医生,不仅服务周到而且收费便宜,而且更重要的是赤脚医生真的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农村农民常见病多发病和卫生防疫就靠赤脚医生不出村解决了,广大农村农民岂有不信任之理呢!
如此,让上千上万常握了初级医药卫生知识的赤脚医生,亦医亦农为当时广大农村农民实实在在很大程度解决了缺医少药的问题成就了伟大的创举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赤脚医生”一词从1985年开始正式消失,不在编的部分赤脚医生通过卫生部门相关考核成为乡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