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虎年|古玉中的老虎

老虎,在人类心目中是一种极具威严、危险且霸气逼人、冷血凶猛的动物。自古以来,人们对于事物情感的矛盾心理无不作用在这种动物身上,又爱又恨,既是非常的害怕与抗拒,又是无比的敬仰与崇拜。追溯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对老虎这种古老而神秘的猫科动物,人们总是爱很参半。

虎年|古玉中的老虎

▲河南安阳孝民屯出土 虎形玉佩

在古代玉器中,带有虎纹的玉器有著重要的地位,同其他动物型玉器相比较,虎纹出现得更为频繁,虎纹玉器的发展也更具延续性。

虎年|古玉中的老虎

▲河南博物院藏 虎形玉佩

对于玉琥,汉儒都认为它是虎纹或伏虎形的玉器。清吴大澂在《古玉图考》中便据此把一些类似的玉器都认作是琥,甚至将一件玉琢也认为是伏虎,并误称其为琥。考古家夏鼐在《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中指出:“我认为表面刻虎纹的玉器应依器形命名,前加‘虎纹’二字。至于虎形玉器,有孔的可称虎形玉器,无孔的当为玩器或陈列品,可称为玉琥。”

虎年|古玉中的老虎

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和传世的虎形玉器,有圆雕、浮雕和平面线刻的虎纹,多作为佩饰之用。玉琥位于6种瑞玉之末,《周礼》中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仓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以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白琥是古人重要的礼器之一。《说文》释玉琥:“发兵瑞玉,为虎文”,玉琥成为王侯调兵遣将的信物,但从目前出土发掘情况来看,尚未见到琥的实物。

虎年|古玉中的老虎

▲山西博物院藏 虎形玉佩

新石器时代玉琥

目前最早的虎纹玉器,见于距今5000多年前的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在该遗址发掘和征集到了三件虎首纹玉璜。新石器时代的玉工以阴线、钻孔等琢玉技巧,刻出形象的虎首,特征明显,形象生动。

虎年|古玉中的老虎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 虎首玉璜

商代玉琥

商代玉器中出现了许多虎形玉器,有立体的圆雕玉琥,也有虎形玉片。商代玉琥的造型多为作昂首状, 圆眼或“臣”字眼,张口露齿,足部弯曲作行走状,长尾后卷,惟妙惟肖。商代圆雕玉琥的尾巴粗而长,身体近似于方柱形,虎背到虎身两侧有明显的转折,虎的臀部及肩部略凸,虎背的中部微下凹,虎身纹饰抽象而夸张。

虎年|古玉中的老虎

▲妇好墓出土 玉琥

商代片雕玉琥有些用玉璧的残片制成,因而虎身略弯,呈璜的形状。片雕玉琥一般为长尾,尾端上翘,张口。口内镂空呈多角星状,口中似有尖牙,虎身装饰一般较为简练,常用几道阴刻线画出前后肢,眼部常为挤压法琢出的圆形眼。

虎年|古玉中的老虎

▲河南安阳刘家庄出土 虎形玉佩

西周玉琥

与商代虎形玉佩上的虎多呈站立或伏卧状的静态姿势不同,西周虎形玉佩上的虎多作奔跑、匍匐的动态。西周玉琥多为扁平体,昂首圆口,身细长,虎身装饰简朴。

虎年|古玉中的老虎

▲山西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 虎形玉佩

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1号墓出土的虎形玉佩,虎体扁平,昂首,短颈,小耳直立,张口为一圆孔,露尖齿作吼叫奔扑状,长尾回卷,前后肢弯曲刨地,形象凶猛传神。前后大腿处各雕一道阴线,耳窝下陷,背、腹均切边去棱琢磨成弧形,虽为浮雕,却具圆雕效果。

虎年|古玉中的老虎

▲陝西寶雞茹家莊1號墓出土 虎形玉佩

春秋戰國玉琥

春秋及戰國早期玉器中,出現了很多的片雕玉琥,形狀抽象,四肢緊縮似欲突奔.虎頭小而方,眼為陰刻圈,虎嘴張開,上唇向上卷.虎身的紋飾很複雜,有直角的“S”紋及其他春秋時期玉器常用紋飾,個別的還有似為“人”字的陰刻雙連弧線.

虎年|古玉中的老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玉卧虎

战国玉琥基本承袭春秋玉琥造型,但雕工更加精湛。战国时期的玉琥也多为片雕,也有圆雕,但不像春秋时期的作品那样抽象,具有明确的虎的形状。虎的头不大,但颈部略细,有的虎嘴部与龙嘴相似,唇形似斧钺。虎身为卧伏状,往往饰有弧线纹及谷纹,可能用于符节。

虎年|古玉中的老虎

汉代玉琥

汉代玉器中有许多神话了的异兽,一般都有角、翼,风格极其明显。汉代玉琥多以一种纹饰图案出现,装饰于玉铺首等四灵纹中,单独的琥形佩其头部则很像是龙头,轮廓线也饰以绳纹。

虎年|古玉中的老虎

▲法国巴黎居美艺术馆藏 汉代玉琥

作为森林之王的老虎,以玉琢之,栩栩如生,又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玉琥,在灿烂的古玉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著举足轻重的地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