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崩溃的妈妈,被吓到瑟瑟发抖的孩子,谁更可怜?

一个情绪崩溃的妈妈,和被妈妈吓到瑟瑟发抖的孩子,谁更可怜?

01

妈妈崩溃,孩子遭罪

柚子妈看到一个小视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在游乐场玩,孩子玩得太投入,结果尿裤子了。

视频里的妈妈,大声对着孩子咆哮,“叫你不要乱跑,喝那么多水尿裤子了吧!”

孩子蜷缩在柱子边上听训,妈妈大声训斥了孩子将近20分钟,才给孩子把裤子换了。

看视频里的孩子,也就两三岁的样子。游乐场里的工作人员说,最开始的时候,妈妈把孩子拎起来往地上摔,摔了好几下又用脚踹,最后骂了至少20分钟。

崩溃的妈妈,被吓到瑟瑟发抖的孩子,谁更可怜?

视频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有谴责妈妈不该情绪如此崩溃的,也有同情妈妈,说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太累了,可以理解。

说实话,看到那么多替妈妈说话的评论,我还是挺感动的。

我本以为评论下边会有一堆育儿专家,从妈妈的情绪管理、对孩子体罚、原生家庭的重要性等众多角度,来指责妈妈。

带孩子确实太容易情绪崩溃了,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从早到晚24小时无间断的耗。不管是大脑还是手脚,似乎一刻都不得闲。

可细细一想这一天都干了什么,似乎又什么都没干。

崩溃的妈妈,被吓到瑟瑟发抖的孩子,谁更可怜?

你可以说带了一天孩子,可孩子依旧该哭哭该闹闹;你可以说干了很多家务,可家里依旧被孩子弄得一团乱。

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吧?游乐场里乱哄哄地音乐声,孩子的尖叫声,脑壳子嗡嗡作响,还要担心孩子磕到碰到,即使人不在里边,眼睛也不敢离开孩子。

闹闹哄哄地一天过去,累到崩溃,又无处倾诉,再碰上家里人轻飘飘地一句,“不就带个孩子吗,有什么可累的,情绪立马爆炸。

这就是带娃一天的日常,妈妈崩溃,孩子遭罪。

02

无穷尽的兜底责任,是妈妈的重担

电视剧《女心理师》的热播,让产后抑郁再次进入大众视线。求助者詹璐,在生完二胎儿子后,情绪时刻处于崩溃状态。

詹璐觉得她被全世界抛弃了,丈夫每天回家只想着偷懒,支使她干家务,婆婆把她当成展览品,不顾她喂孩子的尴尬,带着七大姑八大姨来家里看孩子。

她深陷在带孩子的苦闷里,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都没有休息的余地。她经常抱着孩子痛哭,甚至在一瞬间,还产生过把婴儿车推向车流的冲动。

家庭中的劳累,工作中的失意,让詹璐生无可恋。

崩溃的妈妈,被吓到瑟瑟发抖的孩子,谁更可怜?

只有女儿时刻想着她,她在送完女儿上学后漏尿,成了旁人眼里的笑话,女儿朝她飞奔过来的样子,成为支撑她去改变的动力。

詹璐的遭遇,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我刚生完孩子的那段时间,我感觉我也有产后抑郁的征兆了。

我就像个刺猬,看谁抱孩子都不顺眼,莫名其妙想哭,想说谁就说谁,那时候婆婆和老公没少受我的气。

婆婆负责一日三餐,老公给孩子换尿不湿洗澡,我负责喂奶哄睡。

因为我情绪不佳,没有人敢对我喂孩子指手画脚,我说的话也没有人反驳,但我就是不开心。

崩溃的妈妈,被吓到瑟瑟发抖的孩子,谁更可怜?

现在回头想想,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了,也没有得罪过我,我的情绪,大多是来自于我内心的忐忑。

我不知道该怎么养好孩子,我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吃饱了,不知道怎么缓解他的肠绞痛,不知道怎么让他傍晚不再闹觉,所以我才那么不开心。

对妈妈来说,因为有十月怀胎的铺垫,因为社会赋予妈妈养育孩子的重担,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是责任最重的。

爸爸辅导不了作业,可以轻松退下,奶奶教不了孩子,也可以优雅转身,只有妈妈必须承担兜底责任,退无可退。

这份兜底的责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如果没有家人的体谅和帮忙,妈妈将会时刻在情绪崩溃的边缘挣扎。

03

谁痛苦,谁有能力,谁就改变

很多专家,包括鸡汤文都写过,一个情绪崩溃的妈妈,养不出情绪平和的孩子。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人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们都知道,妈妈情绪平和,通情达理,笑容满面对孩子好。一个情绪崩溃,对着孩子大吼大叫的妈妈,她本身就需要关爱,需要帮助。

可是,如果没有天降的奇兵,谁来帮助崩溃的妈妈和瑟瑟发抖的孩子?

心理学上说,在一段关系里,谁痛苦谁就改变。在这样的母子关系里,母和子都痛苦。

但孩子的力量是弱小的,他只能察言观色,小心翼翼看妈妈的脸色,调整自己的行动,孩子能做出的改变,是让人心疼的乖巧懂事。

崩溃的妈妈,被吓到瑟瑟发抖的孩子,谁更可怜?

我可以和稀泥地说,丈夫和家人应该给妈妈更多关爱,社会应该给妈妈更多支持,但是,这玩意如果管用,妈妈也不会变得歇斯底里情绪崩溃。

所以,即使妈妈再崩溃,再痛苦,能改变母子俩痛苦的人,还是需要妈妈做出改变。

妈妈必须要意识到,自己的状态是不对的,她不能一直在这样的状态里沉沦,她必须做出改变。

她可以像电视剧里的张璐一样,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可以把自己的困惑,自己的劳累讲给家人听,得到更多的体谅。

崩溃的妈妈,被吓到瑟瑟发抖的孩子,谁更可怜?

她可以适当放松自己,把家务外包给机器,把孩子放在托管机构,给自己一些独立的空间,有时间做做自己。

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只能改变自己。

就像詹璐,当她走出泥潭,换个角度审视自己的时候才发现,世界完全不一样了。

丈夫回家带孩子,不是想躲避做家务,是想让她解放片刻,她想出去工作婆婆也全力支持,她并没有被全世界抛弃。

当人在深陷泥潭的时候,是能看到深渊。跳出泥潭,站在更高的地方,才可能看到太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