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理学:一个人常有这3种“糟糕”的感受,问题根源在哪里?

作者:感情中转站

很多人困惑不解,为什么总是难以调控自己的情绪,其实我们此刻的性格,习惯乃至认知,都和原生态家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正所谓,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一个来自于糟糕“原生家庭”的人,往往更容易感受到孤独,也更难很好与人共处,这类人群,对被孤立轻视以及差异会更为敏感,通常因为在童年时期受到过不同程度被忽视的伤害经历,而这种无意识的伤害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与人生。

心理学:一个人常有这3种“糟糕”的感受,问题根源在哪里?

经常为已经成为过去的事和行为不停辩解

如果你发现身边人,又或者是自己常常为自己过错的或者已经发生且过去的事不停地进行辩解开脱,那么很可能并不单纯是他真的受了委屈,而是内心深处这个人就缺乏一定的安全感。

辩解是变相地否认,这是人自我防御机制的本能。否认的举动,就是对于难以接受的情感,采用拒绝的方式的自我保护行为。

因为解释后你可能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可能可以得到某种预期的东西,甚至是免于被父母“抛弃”

因为中国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真的很容易犯一个通病错误,那就是为了减少麻烦图省事,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会说那句“再这样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不要你了”的警示语,大人的威胁恐吓,最终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下意识的防御体系。

这种为自己找理由的性格,不论是想改变,还是觉得困扰,想找到根源改变,可能就要去探索一下这个人的原生态家庭,他的敏感就是因为怕受到威胁的一种自我维护。

心理学:一个人常有这3种“糟糕”的感受,问题根源在哪里?

自负和自卑会交替出现

自负是自卑的保护机制,一个强烈自卑的人面对真正的自己是痛苦的,所以通过自负来想象一个虚假的自我保护自己的自尊。

自卑的人,会因为种种自以为的不足就会莫名地贬低自己,这是一种逃避行为,

自卑者往往多数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抱负,自我评价标准会稍高,当在生活中,由于自己方法不当,或某些不可抗因素陷入困境时,自尊心受到损害、优越感丧失的低落情绪下就会走入另一个极端。

自负同样是一种自保行为,它则是用傲视一切,目空一切的方式警示身边人自己强势。

其实这2类人的内心都是极度痛苦的,他们都在用虚拟的自己,来对抗识别到是危机。二者也对自身并没有准确的认知,在盲目地用自己的方式,抵抗排查所有可能对自己有害的人和事。

认知法需要通过客观的认识,辩证地全面多方位看待别人和自己。而一个自幼就缺乏被正确引导认可的孩子,在成年后就会选择一种自己可以承受的方式来作为应对模式。

心理学:一个人常有这3种“糟糕”的感受,问题根源在哪里?

总是感觉到孤独

孤独不是孤单寂寞,而是内心深处的无助和彷徨。

如果你即便深入热闹喧嚣当中,依旧感受到内心孤独,那么一定缺少一个温暖的家庭或童年。

婴儿会对父母有天生本能的依恋心理,而育儿者是否能够很好的照料,则影响着这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如果婴儿时期受很好的照顾,得到了满足,那么他就能够与父母或者说照料自己的人建立情感连接,并持续滋养着内心,孩子既会享受这种连接方式,也会依赖这种关系的存在。

相反,在需求得不到回应,甚至桥梁中被斩断,那么就会变得脆弱不安,当内心的黑洞无法被填满,当未知无法被自己掌控,孤独感也就会不自控的产生了,这与身边有多少人陪伴无关,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无助感。

父母没的选择,已经产生的伤害和遗憾也无法改变,意识到问题的根源,需要我们重新面对自己的问题,保持正面积极正确的心态,才能够重启人生,走向健康的精神状态。

心理学:一个人常有这3种“糟糕”的感受,问题根源在哪里?

END

文/感情中转站

(作者:筱雨,心理咨询师,专注情感领域),擅长恋爱关系挽回修复,婚姻矛盾分歧,以及原生态家庭导致的心灵创伤疗愈。孤独的人生旅程,倾听你的委屈和压力,帮来访者提升两性相处的技巧,挽回自己的爱人,经营好自己的感情,努力成为更幸福的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