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篇小说《红姐》:彩礼

那个下午我们一直在聊天,儿时多年陪伴存贮的感情积淀很快就消除了这么多年时光与境遇带来的隔阂。反而随着各自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逐渐消弭了我和红姐之间由年龄差异带来的距离。

我问红姐什么时候结婚,按照家乡的传统,订婚以后再走动上一年半载,就可以开始谈婚论嫁了。

红姐看了看旁边熟睡的我奶奶,轻声说:“我不愿意这婚事,不想结婚了。”我很是吃了一惊。因为即使在尚未成年的我的眼里,这也是一门难得的好亲事。

之前也丝毫没有听说她要退婚的消息,在我们那个小小的村子里,整个村子都是一个老祖宗生的,家家习惯了敞着门过日子,又多的是走东家串西家的妇人,就算是哪家两口子拌个嘴,也是会很快就传半条街的。况且红姐这种嫁入豪门的婚姻,如果退婚是绝对会引起不小轰动的。

红姐说确实还没退婚呢,这次就是她爸妈叫她回来,让亲戚朋友一起给她开思想批斗大会的,她是死了心了,谁劝也不管用,这不瞅个空儿躲了出来。

我说大伯他们不同意我倒是理解,姐夫看起来是挺好的,家里也好,他们也是希望你能过上好日子。

红姐说,根本不是这个事儿。是因为男方在订婚后给了3万8的彩礼,可是这笔钱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先后被她的两个舅舅借走了,走在后头的她婶婶,因为没有借到钱,气得至今都不跟她家说话。

她两个舅舅借了钱,一个用来盖了房子,一个用来给儿子做了彩礼。现在红姐提出来要退婚,必然得退回这笔彩礼,可是家里根本拿不出钱。

红姐妈妈也就是我的大伯母先是拉不下面子去娘家要钱,后来被红姐哭得实在没办法,才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撞着胆子去了。

结果刚进门就被两个嫂子怼了一头一脸,说这么多年了,就沾了姑奶奶这么点儿光,结果钱还没焐热乎呢,这就追着后屁股来要了。可是大伯母就这么几乎跟娘家闹翻了,最后也只要回了不到6000块钱,还差3万多没着落。

退不回彩礼,也就不好意思去跟人家提退婚,所以每到重要的年节,红姐还是如常去走动着。

当年我爸爸作为一个有正式工作的公职人员,每个月的收入大概是1000多块,3万块钱在我的眼里简直是一笔巨款,记得我爸买了一辆4000块钱的摩托车,整整攒了半年的钱。

我问红姐,那你准备怎么办啊?红姐看着窗外,目光坚定地说:“凉拌!我自己攒钱,把钱攒够了就去退婚”。

其实我对于富二代姐夫是非常有好感的,长得一表人才,跟红姐站在一起,是那么的般配,家里又出手这么阔绰,当时别的女孩子结婚彩礼只有一两万。于是忍不住又问红姐为什么要退婚。

红姐说,富二代的妈妈让红姐去他家时必须穿她买的衣服,因为他家每天来往的人多,不能让人看到未来的儿媳妇儿穿的不像样。

富二代的爸爸说他们结婚后必须得生男孩儿,最好生两个,三个也行,不怕多,这么大的家业不能没人继承,最后加一句,红姐家就不像能生儿子的。

富二代的奶奶说,红姐的嘴太大了,男人嘴大吃四方,女人嘴大吃穷郎,红姐的腿也太长了,两条大苦腿,一世劳碌命,像她一样,短腿长身子,才是阎王爷的命根子。

我觉得这些事情虽然听起来都很琐碎,当时的我也不太明白这些琐碎的事儿都意味着什么,但是感觉这都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我自己的亲妈还天天说我好唱没味儿,好打没劲儿呢,那个年代的人,都是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很难顾及到人还有心理感受。我说那姐夫怎么样啊,只要你们俩好就行呗,你又不跟他爸妈结婚。

红姐说,订婚前我们俩就只在相亲的时候见过一次,那么多人我都没好意思抬头细看。订婚后我倒是去过他家几次,但他每次都不在家,天天跟人在外面疯玩儿,现在你让我俩走在大道上,我估计都认不出来哪个是他。

按道理未过门的毛脚女婿,应该对丈母娘家是各种巴结才对啊,对未来的儿媳妇儿更应该是各种讨好,可是仔细想来,我这个富二代姐夫自从订婚后好像一次也没来过红姐家。

我问红姐订婚的时候,既然他家愿意出那么高的彩礼,肯定最开始是对你特别满意的啊。

红姐说,这也怨不得人家,是我二姑给当的媒人,一开始没告诉人家我家是绝户,人家离咱们这儿远,也不好打听。

相亲的那天,我二姑专门把小三子叫来了,人前人后的喊二姐,喊爸妈,他们那边来的人都以为小三子是我爸妈亲生的呢。

后来也不知道谁多嘴,把话传过去了,人家很快就知道了我家是绝户,小三子是过继的,然后肯定就不大愿意了,谁愿意找绝户啊。但是如果是他们提退婚,彩礼我们是可以不退的,最多退一半,所以他们家也是为了这个不肯提退婚。

说到小三子,是因为红姐家只有两个女孩儿,而她的婶婶却连着生了三个男孩儿,所以由她奶奶做主,把最小的一个男孩儿过继给了红姐家。但是因为红姐家跟她婶婶家就住对门,所以这个孩子平时还是跟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只是名义上叫红姐的父母为爸妈,而把亲生父母叫叔婶,红姐的父母要负担这个男孩儿的衣食住行,娶妻生子,而将来红姐父母年迈以后,这个过继的儿子要给红姐的爸妈养老送终,打幡抱罐,并且继承红姐父母的全部遗产。

孩子尚小,平时上学的开销,红姐爸妈都是主动送过去,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主动端过去,过年过节也是都要封红包的,孩子也嘴甜,家里越是来了客人,爸妈叫得越欢,红姐爸妈每每提起来都是说我们三儿,我们三儿。

在农村,红姐家这种绝户家庭确实是很受忌讳的,因为女方家里没有男孩儿,所以很多重体力活儿,例如浇地,挖菜窖,收庄稼等等,都要女婿来帮忙。

富二代家就这么一个独苗,肯定更会心疼儿子,只是鉴于天价彩礼,没办法张口退婚而已。

我特别支持红姐,这个婚于情于理都该退。但是3万块钱也确实不是那么容易拿出来的。

红姐说,她都计划过了,她们上班是三班倒,一个月差不多800块钱,她每天连着上两个班,从早晨8点到晚上12点,一个月就能拿1500,工厂包吃住,她差不多全都能省下来,已经攒了一万多了,准备到年底了再跟她姑借点儿,去她舅那里再要点儿,实在不行再跟厂里问问能不能预支点儿工资,争取早点儿把钱凑上。

说到这里,她的神情一下子开朗起来,甚至有点儿眉飞色舞的样子。她说她是组长,平时上班就是带带新手,出样的时候拿大靠核核样,白天活儿一点儿都不重,就是一到晚上困得不行。

她说她在郑州打工的时候给人缝沙发套,站在她的缝纫机旁边能听到破布的味道,她一天可以干别人两天干的活儿。她问我信不?我说信,说三天我都信。

她说那个富二代姐夫,看着胎貌儿不错,其实大字儿都不认得几个,还问她郑州离河南有多远。她下次再找对象可得找个有文化的,否则俩睁眼瞎将来小孩儿咋办?

中篇小说《红姐》:彩礼

一直在一旁昏睡的奶奶,突然醒了,看到红姐坐在炕上。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你奶奶一辈子装能人儿,还给你取个名儿叫红玉,我就说这名儿不好,那戏里面红玉是干啥的,还能拿这个当名儿?红姐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掩饰着去看我满窗台的书。

红姐说:“你别看我小学都没毕业,我也特别爱看书,我原来不上两班的时候,经常下班就去看书。”对于红姐看书这个事儿,确实很出乎我的意料。

我问她平时都看什么书,她说我爱看那种讲故事的书,我们厂子旁边有个卖报纸的,我下班就喜欢去那儿翻书看。

我看书看懂了不少事儿,可惜好多字都不认识,就连蒙带猜地看。我说我给你推荐一本好书,红楼梦。

那是四大名著,其实我自己当时都没看过红楼梦,只是听说过,看过黛玉进贾府的片段而已,但是为了显得我这个有文化人看的书跟红姐要拉开档次,所以脱口而出吧。

红姐认真地在手上记下了我说的书名,拉着我的手看着我的眼睛由衷地说真羡慕我可以读很多书,可以走很远的路,可以有很多种可能的人生,最羡慕的是我不用生活在这个到处都是长舌头妇人的小村子。

我说你也可以活得不一样啊,外国有一个女孩儿,人家又聋,又哑又瞎的人都自学成才了,最后还当作家了呢,中国也有一个瘸子也上电视了。你条件可比她们好多了。

红姐笑得滚到了炕上,说那我可成不了才了,我既不聋,又不瞎,说话也巴巴地,走路颠颠儿的,这跟人家可就差得太远了。我本来还打算继续鼓励鼓励她,她做起来静静地看着我说,她懂我的心意,但是她现在过的挺好的。

她在车间里是组长,连谁去厕所都得跟她请假。现在虽然每天连着干两班,但其实中间也可以抽空眯一会儿,还能拿双份工资,那么多有工作的正式工都没她钱拿得多。

她看看我奶奶又睡着了,凑近点儿悄声跟我说,她们厂挺好的,连大学生都有呢。

作为一个初中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考高中,读大学,而大学生居然去了红姐的工厂上班,那我上学的意义何在。因此有点儿揶揄地对她说:“你们厂还有大学生哪?你不会是因为认识了大学生,所以才想退婚吧?”

红姐没有听出来我语气中的不悦,而是急切地想要反驳我的猜测,急得都有点儿脸红了,说人家大学生能找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啊?

接着又自顾自地说,大学生是坐办公室的,每天下午吃饭的时候,厂子里的广播能点歌,5毛钱一首,大学生负责给放歌儿,有时还读他写的文章。

我问都写的啥文章,红姐说她也记不住,反正都写的挺好的,听着就挺好。

说到这些的时候,傍晚的夕阳正透过旧时的木窗照在红姐的脸上,粉黛未施的年轻面庞,散发着一种明亮又圣洁的光,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对着镜子慢慢展开裙摆的少女。

- 未完待续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