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找到了!全网寻找的“呼噜”大哥,真帅

春节意味着团圆、欢乐。而这几日,杭城的白衣天使闻令而动,放弃了休息和家人团聚的时光,选择一次又一次地穿上“白衣战甲”,迅速投入到战斗最前沿,坚持守护万家灯火!抗疫一线,涌现出不少暖心的画面。

1

呼噜声火了,他被全网寻找

除夕,凌晨4点多就出门的市红会核酸采样队员完成任务后,在返程的车上疲惫地睡着,而这一幕被队友抓拍下来。

该队员脸上印着压痕,酣睡正香,鼾声雷鸣。视频发布后大家纷纷评论:“医务人员实在太辛苦了!”“打呼的人也可以是帅的!”······

更有趣的是,在市红会医院医护的朋友圈马上引发了一波“寻人”热潮,不少科室都跳出来“认领”,这是自家兄弟。

由于戴着口罩,大家一时之间难以辨认。直到群里的一位医生说,他的名字,叫“红会”!

找到了!全网寻找的“呼噜”大哥,真帅
找到了!全网寻找的“呼噜”大哥,真帅

几经波折,当事人终于找到了!他就是市红会医院放射科的张医生。

“这些天累得倒头就能睡,平时我是不打呼的。”张医生说:“虽然疲惫,但我还能坚持,因为现在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

2

核酸采样点,自制暖手瓶很“流行”

“阿姨,这个给你暖手!”除夕那天,在滨江区浦沿某集中采样点,市三医院药学部王丹丹所在的小组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找到了!全网寻找的“呼噜”大哥,真帅

“当时,我们给小姑娘和她的弟弟、妈妈手动录入信息。就看见一个大大的暖手瓶送了过来。”王丹丹回忆道。

同组的儿科医生卢琴红收到了那个“最大的瓶子”,小姑娘说,想给大家多准备几个瓶子,可家里没有那么多空瓶。她和妈妈弟弟商量之后,就把家里没用完的酱油倒掉,然后放入热水给我们带来了”。

连日来,这样的温暖,“大白”们还收到了很多,有的来自身边的邻居,有的来自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有的来自前来核酸检测的市民······

找到了!全网寻找的“呼噜”大哥,真帅

“天黑看不太清,面屏因为温差都是水雾,幸亏大家都很配合!”无论是集中采样还是上门采样,“大白”们都感受到了市民朋友的配合和善意。

3

隔离病区的“临时妈妈”

这两天,市西溪医院隔离病区的一些护士们拥有了一个新身份——孩子们的“临时妈妈”。

找到了!全网寻找的“呼噜”大哥,真帅

“我家宝宝不太会咀嚼颗粒大的食物,食物需要细腻一点”“宝宝有尿布疹,需擦红苹果霜,需勤换尿不湿”......晚上11点多,隔离病区的护士长晏定燕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开始一条一条记录宝妈们发来的孩子注意事项和生活习惯。

因疫情原因,市西溪医院隔离病区目前收治了几位还不到一岁的小孩子,他们中最小的才5个月。为了照顾好这些孩子,医院专门拟定了照顾方案。

对于原本就任务繁重的隔离病区医护人员来说,全天照顾还未断奶的孩子,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全程穿戴防护服,行动起来就更慢、更笨重一些。“大家虽然顶着‘临时’名头,但‘妈妈’的职责一点也没少尽。”晏定燕说。

找到了!全网寻找的“呼噜”大哥,真帅

喂奶粉和辅食,换尿不湿,身体护理,哄睡......每天,“临时妈妈”们一对一24小时全程照顾孩子。孩子们年龄都很小,有的还未断奶,吃饭和睡觉都是大难题。有的一放下就会哭闹,要一直抱着走动。在10平方米大小的病房里,“临时妈妈”们每天抱着孩子要走近两万步,甚至通宵哄孩子睡觉。

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需求,让家长们及时关注孩子的状况,晏定燕建立了微信群,每天早上给每位家长发视频,让他们看看自己的孩子,每天定时在群里详细汇报宝宝每天的饮食起居,只为让每一位家长放心、安心。

找到了!全网寻找的“呼噜”大哥,真帅

在“临时妈妈”们的照顾下,宝宝们渐渐安静下来,能够按时吃饭睡觉。家长们纷纷在微信里表示感谢:“有你们照顾,我们很放心。”

晏定燕说:“我们肯定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全身心照顾好宝宝。”

4

“放心,我没有特别难受”

在户外核酸检测点,长时间工作后的医护人员们都因室外的低温和无数次的手部消毒,双手变得麻木、红肿,这让核酸采集操作的每一步都要比平时艰难和费力。

找到了!全网寻找的“呼噜”大哥,真帅
找到了!全网寻找的“呼噜”大哥,真帅

不光手冷,很多人的鞋袜也都湿了。在回来的路上,市九医院的医护人员车晓倩的鞋子还被大家特写了。

找到了!全网寻找的“呼噜”大哥,真帅

但车晓倩仍旧笑呵呵地说:“工作的时候其实也没有时间去留意这些, 放心,我没有特别难受。”

来源:健康杭州

值班编辑:侯惠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