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涓涓细流 滋润童心——记儿童文学期刊《小溪流》

作者:新湖南

湖南日报 新湖南客户记者 朱永华 记者 梁学明

7月28日上午,毛泽东文理学院报告厅继续欢笑,儿童文学期刊《溪流》执行主编邓向子正在银盆岭街与银星社区的孩子们分享阅读经验,为有文学梦想的幼苗传授写作经验。正如它的名字,自1980年问世以来,"小溪"就像一条小溪润湿了年轻的心灵,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

走向纯洁,走向美国

"没有鼻子的小狗""大蜻蜓和鸭子""飞花童""乌鸦吴"......这些是"The Stream"出版物中有趣的拟人化图像。他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发挥肆无忌惮的想象力,在默默中向孩子们传达对美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40多年来,《小溪》坚持儿童标准,弘扬真善美,致力于打造"儿童文学之流,精神世界的桃花源泉"。张天一, 陈伯峰, 闫文静, 葛翠林, 谢伟, 张海迪...儿童文学界这些耀眼的明星倾注情感,将善行留在这股"流"中。

"在这个迷人的'溪流'中,你不仅可以读懂干净纯净的文字,更能感受到求真到美的力量。《Streams》主编吴双英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流》从未将文学纯美的追求变为品质。

中小型,书写时代

"小溪"起源于平方寸的土地,奔向无尽的"海"。

小文章,大文学。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可以成为跨越不同年龄的审美标准的经典。《流》着力挖掘儿童文学新视角,拓展儿童文学范围,邀请不同年龄、不同风格的作家为儿童创作中短篇作品,开辟广阔的气象深格局。

小读者,大作家。我们周围的一些人自豪地说:"我们是读着《溪流》长大的!而对于现在"成功"的许多作家来说,《The Stream》是他们创作的起点。"我没想到我的第一个童话故事会学会写作,被Stream采用,但它给了我很大的写作动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唐素兰说。

小角落,大世界。"小溪"起源于湖南,但一直延伸到五湖四海。从20世纪90年代第一支世界华人儿童文学笔、第28届国际期刊出版联合会,到2018年第14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许多大型国际事件都给她留下了阴影。

小出版物,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给新时期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启示。自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小溪》紧跟时代主题,出版了一系列以红色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薛涛的《全山打鬼》、刘海琦的《赢回营》等,在孩子和青少年心中种下了对党的爱国情怀。

保持创新,引领增长

《流淌》40多年来,《小溪》斩获多项殊荣:是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向全国儿童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报纸,全国重点社会科学期刊100种,湖南省十大社会科学期刊,曾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历经40多个春秋,"小溪"一如既往地保持着童情和活力,造型和美丽。策划如"西歌非虚构作品""溪流双展"等新专栏,还邀请省书法家提炼精彩段落,丰富文学之美;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1年7月30日第6版)

(编辑:姚帅)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新客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