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涓涓細流 滋潤童心——記兒童文學期刊《小溪流》

湖南日報 新湖南客戶記者 朱永華 記者 梁學明

7月28日上午,毛澤東文理學院報告廳繼續歡笑,兒童文學期刊《溪流》執行主編鄧向子正在銀盆嶺街與銀星社群的孩子們分享閱讀經驗,為有文學夢想的幼苗傳授寫作經驗。正如它的名字,自1980年問世以來,"小溪"就像一條小溪潤濕了年輕的心靈,伴随着幾代人的成長。

走向純潔,走向美國

"沒有鼻子的小狗""大蜻蜓和鴨子""飛花童""烏鴉吳"......這些是"The Stream"出版物中有趣的拟人化圖像。他們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發揮肆無忌憚的想象力,在默默中向孩子們傳達對美的向往,對未來的憧憬。40多年來,《小溪》堅持兒童标準,弘揚真善美,緻力于打造"兒童文學之流,精神世界的桃花源泉"。張天一, 陳伯峰, 闫文靜, 葛翠林, 謝偉, 張海迪...兒童文學界這些耀眼的明星傾注情感,将善行留在這股"流"中。

"在這個迷人的'溪流'中,你不僅可以讀懂幹淨純淨的文字,更能感受到求真到美的力量。《Streams》主編吳雙英說。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流》從未将文學純美的追求變為品質。

中小型,書寫時代

"小溪"起源于平方寸的土地,奔向無盡的"海"。

小文章,大文學。真正優秀的兒童文學可以成為跨越不同年齡的審美标準的經典。《流》着力挖掘兒童文學新視角,拓展兒童文學範圍,邀請不同年齡、不同風格的作家為兒童創作中短篇作品,開辟廣闊的氣象深格局。

小讀者,大作家。我們周圍的一些人自豪地說:"我們是讀着《溪流》長大的!而對于現在"成功"的許多作家來說,《The Stream》是他們創作的起點。"我沒想到我的第一個童話故事會學會寫作,被Stream采用,但它給了我很大的寫作動力。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唐素蘭說。

小角落,大世界。"小溪"起源于湖南,但一直延伸到五湖四海。從20世紀90年代第一支世界華人兒童文學筆、第28屆國際期刊出版聯合會,到2018年第14屆亞洲兒童文學大會,許多大型國際事件都給她留下了陰影。

小出版物,大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好中國故事",給新時期兒童文學創作提供了重要啟示。自中國共産黨十八大以來,《小溪》緊跟時代主題,出版了一系列以紅色為主題的兒童文學作品,如薛濤的《全山打鬼》、劉海琦的《赢回營》等,在孩子和青少年心中種下了對黨的愛國情懷。

保持創新,引領增長

《流淌》40多年來,《小溪》斬獲多項殊榮:是國家新聞出版總局向全國兒童青少年推薦的100種優秀報紙,全國重點社會科學期刊100種,湖南省十大社會科學期刊,曾獲國家期刊獎提名獎...

曆經40多個春秋,"小溪"一如既往地保持着童情和活力,造型和美麗。策劃如"西歌非虛構作品""溪流雙展"等新專欄,還邀請省書法家提煉精彩段落,豐富文學之美;

原載于《湖南日報》(2021年7月30日第6版)

(編輯:姚帥)

(來源:湖南日報,湖南新客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