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溪流”将湯素蘭帶回母校,湖南師大推出“世承人才計劃”培育校内優秀人才

“小溪流”将湯素蘭帶回母校,湖南師大推出“世承人才計劃”培育校内優秀人才

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唐素蘭教授,12月22日。攝影/記者 楊旭

我們的記者李克福和記者蔡松張永濤從長沙報道

"唐先生,那是你的信。1985年夏天,剛從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來到漳州的一所學校教唐蘇蘭收到郵件,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裝,最新一期的《小溪》雜志。她迫不及待地想打開它,欣喜若狂地看到自己的文章"兩條流"。

"如果我沒有收到那份出版物,我可能不會選擇建立這條道路,我也不會在那裡。12月22日,在湖南文理大學嶽麓山下的一間會議室裡,藝術教授、著名作家唐素蘭回憶起多年前的情景。

文章發表時,她剛剛畢業,雜志将樣本寄給了學校原來的位址。"老師們實際上可以忽略它,學校使用各種方法來找出我在哪裡工作,并将出版物郵寄到我手中,"她說。"

唐素蘭、文學系主任鄭先璋等教師是湖南大學"天生人才計劃"的學術帶頭人。湖南大學在吸引國内外優秀人才的同時,以學校首任校長廖世成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世界接班人才計劃",主要是為了培養學校優秀人才。

采取等級培養的形式,注重培養學術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幹和青年才俊四個層次。學校每年遴選一次"世界遺産人才計劃",并對入選人員進行聘任期考核和動态管理。

她的創作熱情在輕松的環境中增長

從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唐素蘭成為湖南兒童出版社的編輯,逐漸成長為國家級作家。2007年,她萌生了在一所大學任教的想法,當時浙江省的幾所高校都有興趣邀請她來。

學校上司一經了解,立即向唐蘇蘭抛出橄榄枝。在介紹過程中,學校上司主動協調她的教師職稱評定,進入學校時就是教學職稱,并擔任現代文學學科的領頭人。

唐素蘭表示,現在提倡人才測評"隻破五"(隻有學曆,隻有資曆,隻有"帽子",隻有論文,隻有項目)等傾向。事實上,在湖南師範大學,一直以"能幹事、敢幹、做事"作為人才考核和使用的标準。

每年的學術經費100萬元,文學院院長鄭顯章教授主動找唐素蘭,一次性拿出50萬元支援她成立創意寫作中心。鄭賢章說:"一個沒有作家的文理學院是不完整的,學校、學院能做的就是給老師們全力飛得更高更遠。"

對于像唐素蘭這樣以創意為主的老師來說,學校為她創造了一個輕松的創作環境,從不對她的試卷提出苛刻的要求,也從不安排她做家務。正是在這種輕松的環境中,唐素蘭的創作熱情不斷增強,創作了《奇迹花園》《安聯》《綠心》《南村傳奇》等一系列作品。其中,奇迹花園榮獲第二屆張天一兒童文學獎特别榮譽獎、第八屆全國兒童文學獎,《阿聯》榮獲2017年"中國好書",第七屆中國優秀出版獎,"2018年陳波"國際兒童文學獎"圖書(文字)獎,《南村傳奇》獲湖南省"五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緻綠心》入選中國版協會出版的47種生活教育書籍。

每個假期,校長都會給老師自己寫賀卡

在唐素蘭的倡議下,文學院于2019年9月開設了"寫作與演講"創新班,向所有熱愛寫作的學生敞開大門,培養具有創作能力的人物,非虛構作品,在文化創意等文化産業領域的創意和創造力。 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廣告、數字動畫,以及較強的言語表達能力。創新班按照1:3的比例為學生配備導師,導師團隊由學者和作家組成,在創新班作為教學作品的知名作家有韓少功、王月文、謝宗宇、紀洪建、沈年、鄭曉樹、鄧湘子、草樹等。

今年9月22日,文學院在媛源生态農場建立了湖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創意寫作基地。創新班以農場為童話寫作基地,創作了三部童話,将于2021年初由湖南兒童出版社出版。

12月10日,唐素蘭上司湖南師範大學"創意寫作校企協同創新創業教育基地",被認定為2020年度湖南大學協同創新創業教育基地。預計在未來兩到三年内,創新類的建立将進入噴薄期,一批"後00"作家也将從代表性數字中産生。

讓唐素蘭記得的是,每逢重要節假日,校委書記蔣紅新、校長劉啟軍都會親自手寫賀卡給學校老師,學校的重要儀式也會邀請高層次人才代行C級職位,"對知識分子來說,是極大的溫暖和肯定。

高管們是第一個提供幫助的人

與唐素蘭不同,文學院院長鄭顯章從學習和工作中學習,都是在湖南大學,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的分割有着一種特殊的感覺。

"說實話,中間有好幾次離開的機會,包括北京大學在内的很多大學都向我伸出了橄榄枝。鄭賢章說,原因沒有去,一方面是為了母校的這種情懷,另一方面是導師姜偉對我成長的愛。最重要的是湖南文理學院的平台非常好,學術氛圍濃厚。

鄭顯章表示,對于很多一路成長到大學的老師來說,2016年"世界接班人才計劃"的啟動,無異于一陣"春風"吹進了老師的心裡。此前,不少教授一年工資收入超過1000萬元,通過進入"天傳人才計劃",僅最高端的績效津貼就已經超過3000萬元。

與一些機關的用人理念不同,湖南大學堅持兩足行走,為學校的成長培養優秀教師也給予了足夠的政策,給予良好的平台。"無論是引進有才華的人還是内部教師,學校都是'一碗水位'。鄭賢章介紹,通過"天生人才計劃"開展内部教師培養,一方面邀請文學界知名教師參加學校講座,另一方面,派教師到其他學校進行學術交流,加快教師成長步伐。

通過一系列的講座和交流,文學院的師資隊伍不斷壯大,特别是45歲的年輕教授越來越多,一些教師在内部教育訓練過程中受益匪淺,特别是很多青年教師進入了"天生人才計劃",得到了更好的肯定和保護,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參與學術研究。

"好政策,到高校水準就是要落實,落實好,讓政策有更強的溫度。鄭賢章認為,作為院長,其實是服務提供者,他有義務用心全意為老師團隊服務。對于教師在教學和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學院可以幫忙解決,管理者會先幫忙。學院還将盡最大努力,就超出其處理、反思和努力能力的問題,并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問題,向學院發出呼籲。通過這些方式,老師們覺得文理學院是一個溫暖的集體,有着良好的互助氛圍。

文學院中國文學學科是湖南省一流的建設學科,湖南師範大學世界一流建設學科群的"語言文化"配套學科在過去5年中在教學、科研和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新增國家一級大學建設專業1門,國家一級大學課程3門,省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新成果圖書館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7項,重點項目4項,綜合項目20餘項;

來源:項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緻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