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其致之也,谓天无

作者:随相灭处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候王无以正,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道德经》

【注解】这章是说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以说明无用之用才是最大的用处。想要当统治者,就应该无为而治。

“一”,就是道的本体,道的本体虚无而无为,专精至一而无二。凡是有为之法,莫不是以“一”为本。“以”,是用的意思。就是说天地万物,都是以道的本体作为根本的。所以天得到它,就清扬的覆盖在上。地得到它,就安宁的承载于下。“神”,就是人心,人得到它就成为万物之灵。

“谷”,就是大海。大海得到它就能够容纳百川,所以常常都盈满。万物得到它,都会各自自然生长。侯王得到它,就能主持天下。“正”,就是长,就是所谓的“君长”的意思。以上这些事例,虽然各有不同,但推论其中的本来则都归于“一”,所以说“其致之一也”。

文章接着又反过来解释说:天如果得不到这个“一”,就可能会四分五裂而不能圆满地覆盖在上面。地要是不能得到这个“一”,就可能地震山崩而不可能安宁的承载在下面。

人如果不能得到这个“一”,就可能失去生命的活力,从而也不能子子孙孙地繁衍下去。世间万物得不到这个“一”,就可能从此灭绝。君王若得不到这个“一”,就可能王位被颠覆,而不可能安然处在高贵之位。

这里老子的意思,其实重点在强调“侯王无以正、而贵高将恐蹶”这一句,他很想让统治者能体会出用无为之道去治理天下。

一个人听从他人的所用而服从他人,就叫做“下”、“贱”。这是“道”的一个比喻。 “道”本来是没有名相的,所以天地万物都可以得到并运用。这好比人处于低下的位置。要是君王不得此道,而处在高贵之位,就可能被颠覆,这岂不是说明“下”、“贱”是根本吗?所以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再说了,君王自称为“孤,寡,不穀”,这三个名称,不正是贱者的称呼吗?(穀,善也;不穀,不善。)那么君王这样做,其用意就是以贱为本。难道不是吗?之所以这样称呼,正是君王想忘却自身的高贵之名位,去体思大道,凝聚精神,以无用之大用来治理天下。

【憨山大师注解】此言道无为而无不为,以明无用之用为大用。欲君人者,当以无为而治也。

一者,道之体也。其体至虚而无为,精一无二。凡诸有为,莫不以之为本。以,用也。意谓天地万物,皆以道体而为本也。故天得之而清覆于上。地得之而宁载于下。神,指人心而言。谓人得之而为万物之灵。

谷,即海也。海得之而容纳百川,故长盈。万物得之而各遂其生。侯王得之而为天下正。正,犹长,所谓君长也。如此者,虽其迹不同,而推其本则一,故曰其致之一也。

其下又返释之曰,天不得此,将恐分裂而不能圆覆于上矣。地不得此,将恐发动而不能宁载于下矣。

人不得此,将恐生机休歇,而不能子子孙孙亹亹而无穷矣。万物若不得此,将恐绝灭而无有矣。侯王若不得此,将恐颠蹶而不能安其贵高之位矣。

此老子主意,只重在侯王无以正而贵高将恐蹶这一句。必欲人君当体道无为而治耳。

凡人听其所用而从于人者,谓之下贱。此道之譬也。夫道本无名,故天地万物皆得而用之。如人之下贱也。且侯王不得此道,而处贵高之位,将恐蹶。岂不以是而为基本耶。故云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且侯王自谓曰,孤,寡,不穀,此三名者,皆贱者之称也。而侯王以之,其意岂不是以贱为本耶,非乎。所以称此者,正欲人君忘其贵高之名,而体道凝神,知其无用为用耳。《老子道德经憨山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