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2年我当兵时,新兵没有下班之前是不发枪的,因此开始训练后,我们都是与老兵进行配对,训练时使用他们的配枪。那时我们连

作者:史说三七

1972年我当兵时,新兵没有下班之前是不发枪的,因此开始训练后,我们都是与老兵进行配对,训练时使用他们的配枪。那时我们连除了警卫班配发五四式手枪外,三个步兵排的战士,配发的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班长、副班长配发的是五六式冲锋枪。射击训练的科目是第一练习,也就是一百米胸环靶精度射击。

一听说要进行射击训练了,我心里高兴的不得了。男孩子从小就喜欢枪啊刀啊什么的。过去玩的都是木头枪、木头刀,如今要见真家伙了,那能不高兴吗?说实话,第一天进连队我就想去摸摸枪,但不敢,只能远远看着老兵们背着枪走来走去。所以当第一次从老兵那里借来枪,尤其是背上枪时,真是感觉好极了。

连队在大院里住,营房没有训练场地,所以我们每次练习射击都是带出营房,到军部后面的农田里练习(冬闲时节,老百姓的地里都没有种庄稼),同时连队也事先修筑了射击依托(高二十五公分,可以将枪身放于其上,并能支撑两个胳膊的土堆)。

虽然训练前我们已经听过射击要领的理论课,那些什么:“左手托住弹仓前下方、右手紧握枪托前部弯曲处,两臂夹紧保持枪身稳定,右腮轻轻下滑靠住枪托,左眼闭住,右眼瞄准,让标尺、准星、靶标三点构成一线后,屏住呼吸轻扣扳机”的射击要领,听起来十分清楚,也了然于胸,可真的练习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不过经过练习,大家基本上都可以像样的瞄准了,可我们班里的石惠民(泾阳兵),却怎么也找不到靶子。连长趴在他身边检查了好几次后,问他:“你到底瞄的是哪里?”石战友嘟囔着说:“我不知道瞄的是哪里,我看着靶子是两个,不知道该瞄哪个”。连长睁大眼睛看着他,估计没明白他说的啥意思。

不过,我们连长带兵确实很有经验,他让石战友继续瞄准,然后围着他转了一圈,一下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石惠民不是闭住左眼,用右眼瞄准,而是两只眼睛都睁着,怪不得。连长问他为什么不闭住左眼,用右眼瞄准。他说我要闭眼睛,只能两个一起闭,要睁也只能两个一起睁。

连长看着他就笑了,说:“接兵的也不知道怎么搞的,你这样的怎么当兵。”思索了一下,连长又说:“你用帽子把左眼盖住,看能不能用右眼瞄准。”

于是,石战友就把棉帽子斜着戴,盖住左眼,总算找到了靶子。后来因为风大,歪着的帽子总被吹掉,于是我给他出了个主意:把手绢塞往帽子里一半,剩下的一半用来遮眼睛。他试了一下效果挺好,以后的训练里,我们一开始练习,他就掏出一块脏兮兮的手绢吊在左眼前,这在训练场上也是一大风景……

训练了一个多星期后,我们的队伍里出现了两个女兵(她们被分到政治部和司令部打字后,首长们觉得她们也应该练练射击,所以就让她们来参加训练了)。

这下可热闹了!新兵们窃窃私语不说,魂也像是被两个女兵勾走了,看着一个个是趴在那里训练,可头却忍不住的老想转过去看。我们班里的王战友,更是心里像长了草似的,干脆不训练,直接把头转过去看。

连长过来检查训练时,他还直勾勾的盯着人家。连长见状,就走到他后面说:“王国忠,起来。”待他从地上爬起来后,连长喊着口令说:“稍息,立正,向右看。”

王国忠按连长的口令执行后,连长说:“你不是想看吗?那就好好看,什么时候看够了再训练。”

王国忠在众目睽睽下,就那么立正向右看着(那姿势很难受,身子是正的,头却要扭到右面)。但军人就是如此,口令下了,你必须执行,连长不喊向前看,他就必须维持着那个姿势不动。

我们趴在地上都想笑,但不敢笑,只能偷偷笑。

过了大概半小时,王战友大声的喊:“报告!”

连长此时正坐在后面的田埂上,见状便说:“干什么?”

王战友说:“连长,我不看了。”

连长说:“你继续看吧,好好看,上午这两个小时都让你看。”说完,连长就站起身去检查别的班训练了。

那天上午,王战友惨了,足足站了两个多小时,最后我们收队回营房时,连长才走过来问:“怎么样,看得舒服不?”

他也不敢动,也不敢回答。连长说:“要是没看够,下午训练你继续看,什么时候看够了再训练。”

他忙不迭声的说:“够了,够了,再也不看了。”他说话声音都变了调,一下引起我们哄堂大笑。

连长说:“没出息的,跟丢了魂的,今天非治治你这毛病!”

他嗫喏着说:“不看了,不看了。”

这时,连长才对他喊:“听口令,向前看!”

此后很久,他都是班里战友们笑话的对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要进行实弹考核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很兴奋。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打枪,而且还是真枪实弹。尤其是听到,每人还要投掷一颗手榴弹,那就更兴奋了。

我们驻地附近没有合适的实弹射击场所,所以连队把这次实弹考核安排到三十多里外靠山的一个村子进行,整个实弹考核安排了整整三天(除了考核外,我们还要帮助老百姓劳动)。所以,那次炊事班也分了一部分跟我们一起去。

临行的前几天,我们都积极的做着准备,那些借来的枪,也让我们擦得油光锃亮。当然,更多的还是忐忑和喜悦并存的惴惴不安……

1972年我当兵时,新兵没有下班之前是不发枪的,因此开始训练后,我们都是与老兵进行配对,训练时使用他们的配枪。那时我们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