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领读中国·走近文人|“艺术靠征服而存在”——贾平凹

领读中国·走近文人|“艺术靠征服而存在”——贾平凹

“艺术靠征服而存在”

——贾平凹

贾平凹(wā)(1952-),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人。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有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

贾平凹是大陆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贾平凹作品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

所描写的场景是他所熟悉的农村,主要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在三十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痛苦而悲壮的社会转型。

不仅完整地复原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而且在一种原生态叙事中,深入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

秦腔

领读中国·走近文人|“艺术靠征服而存在”——贾平凹

《秦腔》以两条线展开,一条线是秦腔戏曲,一条线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两条线相互纠结,在一个叫清风街的村庄里演变着近三十年的历史。

清风街有白家和夏家两大户,白家早已衰败,但白家却出了一个著名的秦腔戏曲演员白雪,白雪嫁给了夏家的儿子。夏家家族两代人主宰着清风街,而两代人在坚守土地与逃离土地的变迁中充满了对抗和斗争。

三十年里,清风街以白、夏两大户以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大转型给农村带来的激烈冲击和变化,加上农民与土地之间的难舍情怀,土地的流失,清风镇上人们的勾心斗角,给农民带来的心灵惊恐和撕裂。

废都

领读中国·走近文人|“艺术靠征服而存在”——贾平凹

《西京杂志》刊出一篇讲述西京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作家庄之蝶和文化厅官员景处长有恋情的文章,作者周敏。庄之蝶去找周敏,和与周敏私奔的有夫之妇唐宛儿有染……

小说以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当代生活为背景,记叙“闲散文人”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了浓缩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废都”景观。

作者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笔墨浓淡相宜。在诸多女性中,唐宛儿、柳月、牛月清为他塑造最为成功也最倾心的鲜明人物。在这些充满灵性、情感聪慧而富有古典悲剧色彩的人物身上,体现出作者至高的美学理想。

白夜

领读中国·走近文人|“艺术靠征服而存在”——贾平凹

全书是以讲再生人的故事开头的。已经死了十多年的戚老太太的丈夫,一天却回来拿一把铜钥匙开门认家,但他的儿子认为丢面子,不肯相认,戚老太太羞恨上吊,再生人也失去再生下去的信心,于街口自焚再死。

警察汪宽在救火时,从灰烬中拣了那把再生人的铜钥匙。这把钥匙后被夜郎拿去,做了与虞白的定情之物。还是这把钥匙,使夜郎患了夜游症,似乎他背负着再生人的使命,经常晚上去开竹笆街7号的门。

故事以民间目连戏《精卫填海》而结束,在这一叙事框架中并容大量近乎原生状态的生活故事。并无起伏跌宕的情节,它只是叙述了西京城中一群普通人的平常生活故事。

带灯

领读中国·走近文人|“艺术靠征服而存在”——贾平凹

《带灯》叙述一位充满文艺青年气息的女大学生萤,来到位于秦岭地区的樱镇镇政府工作,她不满“腐草化萤”的说法,改名为“带灯”。

带灯负责综合治理办公室的维稳工作,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上访人员,包括上访专业户、上访代理者等,有的人利益受侵害却不知如何维权,也有人因为一棵树上访纠缠几十年的……

“带灯”是萤火虫在黑暗中发光发亮之意。女主人公负责任地去处理农村各种复杂矛盾的问题。小说现实感极强,从一个中国乡镇的角度,折射出中国正在发生的震撼人心的变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