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人果然“民以食为天”!唐朝的饺子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

导语:春节吃饺子是中国北方延续已久的传统年俗。“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中国人果然“民以食为天”!唐朝的饺子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

马上新年了,幸福必至[心]

新年吃饺子,一个饺子一颗心[心]

中国人果然“民以食为天”!

中国人果然“民以食为天”!唐朝的饺子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

春节吃饺子是中国北方延续已久的传统年俗。

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朝文物中就有饺子的实物,形状与今天北方的饺子几乎一模一样,距今一千多年了!

中国人果然“民以食为天”!唐朝的饺子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

随葬的一只木碗中摆放了若干饺子,其外形完整,形如半月,与现代饺子几乎完全一样。经专家鉴定,这些饺子的皮为小麦粉,馅则难以辨认,吃法似乎也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和现在一样。

中国人果然“民以食为天”!唐朝的饺子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

唐代饺子实物在“西域”被发现,说明当年丝绸之路沿线的面食文化曾非常发达,饺子这种食物通过交流也已扩散到了很边远的地区。

中国人果然“民以食为天”!唐朝的饺子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

有一种隔空对话的激动感!过年和家人们聚在一起吃饺子真的很幸福啊,一定要把这些传统的年俗文化好好地传承下去

中国人果然“民以食为天”!唐朝的饺子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

饺子与交子同音,代表着旧年与新年相交之时

饺子唐朝时候叫做“饆饠”,宋朝时才开始叫“角子”~

饺子原名“娇耳”,源于大陆古代的角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啦。

中国人果然“民以食为天”!唐朝的饺子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

说起饺子的起源,民间有很多传说。比如传说女娲抟土造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小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

中国人果然“民以食为天”!唐朝的饺子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

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食。

不过关于饺子的发明人,公众更愿意接受的是“医圣”张仲景。最初可是有药用价值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