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人果然“民以食為天”!唐朝的餃子和現在幾乎一模一樣

導語:春節吃餃子是中國北方延續已久的傳統年俗。“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

中國人果然“民以食為天”!唐朝的餃子和現在幾乎一模一樣

馬上新年了,幸福必至[心]

新年吃餃子,一個餃子一顆心[心]

中國人果然“民以食為天”!

中國人果然“民以食為天”!唐朝的餃子和現在幾乎一模一樣

春節吃餃子是中國北方延續已久的傳統年俗。

1972年,在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唐朝文物中就有餃子的實物,形狀與今天北方的餃子幾乎一模一樣,距今一千多年了!

中國人果然“民以食為天”!唐朝的餃子和現在幾乎一模一樣

随葬的一隻木碗中擺放了若幹餃子,其外形完整,形如半月,與現代餃子幾乎完全一樣。經專家鑒定,這些餃子的皮為小麥粉,餡則難以辨認,吃法似乎也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裡,和現在一樣。

中國人果然“民以食為天”!唐朝的餃子和現在幾乎一模一樣

唐代餃子實物在“西域”被發現,說明當年絲綢之路沿線的面食文化曾非常發達,餃子這種食物通過交流也已擴散到了很邊遠的地區。

中國人果然“民以食為天”!唐朝的餃子和現在幾乎一模一樣

有一種隔空對話的激動感!過年和家人們聚在一起吃餃子真的很幸福啊,一定要把這些傳統的年俗文化好好地傳承下去

中國人果然“民以食為天”!唐朝的餃子和現在幾乎一模一樣

餃子與交子同音,代表着舊年與新年相交之時

餃子唐朝時候叫做“饆饠”,宋朝時才開始叫“角子”~

餃子原名“嬌耳”,源于大陸古代的角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曆史啦。

中國人果然“民以食為天”!唐朝的餃子和現在幾乎一模一樣

說起餃子的起源,民間有很多傳說。比如傳說女娲抟土造人時,由于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小人的耳朵上紮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着,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

中國人果然“民以食為天”!唐朝的餃子和現在幾乎一模一樣

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娲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内包有餡(線),用嘴咬食。

不過關于餃子的發明人,公衆更願意接受的是“醫聖”張仲景。最初可是有藥用價值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