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每年8万儿童因它中毒!过年家家必备的儿童用品,一定要谨慎使用

临近年根啦,大家是不是也回老家的回老家,走亲戚的走亲戚啦?

掐指算算距离过年还有4天,但由于疫情,之前定好的出游计划又双叒叕泡汤了。

所以现在就是准备家里蹲,家里蹲完奶奶家蹲、奶奶家蹲完姥姥家蹲、姥姥家蹲完七大姑八大姨能去谁家去谁家蹲,反正这孩子我就决定伙养了。

但是,春节热闹空前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风险,C妈今天总结了几个春节非常高发又潜在的危险事情,给大家提个醒。1免洗洗手液中毒风险虽然不出远门,但是该做好的防护一样都不能少。有一个出门必备的神器——免洗洗手液。

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出门不带个几瓶感觉就跟没带手机一样没安全感。

而疫情之下,也催生了很多商机,都别说专门去搜,我和朋友吃饭聊了两句,回家一打开购物App,就开始给我各种推荐。

△我感觉被监控,但我没证据

但免洗洗手液虽方便,小心过度使用哦。

过年了,大家难免走亲访友、逛街游玩、各种活动。

不少家长随时随地拿出免洗洗手液或酒精湿巾,摸完玩具擦一擦,吃饭之前擦一擦,有事没事也会擦一擦。

昨天带CC去剪头,那儿有个小型游乐区,就等剪发那么个功夫,旁边的妈妈就给娃用酒精湿巾擦了5次!

每年8万儿童因它中毒!过年家家必备的儿童用品,一定要谨慎使用

但这样看似方便又省心的行为,却存在很大的隐患。

现在免洗洗手液主要是两大成分,一类是含有酒精的,一类是不含酒精的。

我们先来看含酒精的,这类成分主要就是60%~95%的乙醇(至于低于60%的则没有很好的消杀功能),这类产品确实具有很好的消杀效果,可以有效消灭一些如流感病毒、鼻病毒或甲肝病毒等和多种细菌。

而且,75%浓度的乙醇还可以预防新冠病毒,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并依赖使用这种方便的免洗清洁产品。

但对于用手探索世界、且自身代谢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一点点酒精就会导致孩子中毒,6~10g就可能致命。

可能你刚给孩子用完,孩子下一秒就将手放进嘴巴。

而且,为了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很多儿童免洗洗手液将瓶子做得非常可爱Q萌,味道也香香甜甜的,小一点的孩子还有误食的风险。

美国病毒控制中心(AAPCC)数据显示,每年都会有近8万名12岁以下儿童因儿童酒精洗手液而中毒,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误食而中毒。

每年8万儿童因它中毒!过年家家必备的儿童用品,一定要谨慎使用

再看不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主要以苯扎氯铵为主要成分。

虽然相对于高浓度酒精免洗洗手液而言相对安全,但对于孩子来说也不是绝对的安全。

高浓度苯扎氯铵对我们的皮肤和眼睛都有刺激性。

根据德国的一份关于食物中苯扎氯铵残留的健康风险评估,苯扎氯铵若每天摄入超过0.1mg\kg则可能存在健康风险。

因此,就算不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也是不建议“经常”给孩子使用的。

每年8万儿童因它中毒!过年家家必备的儿童用品,一定要谨慎使用

当然,今天写这篇,并不是说不能使用免洗洗手液,而是它不应该作为日常给孩子清洁的“首选”来用,它更适合应急情况下偶尔使用。

它并不能代替清水洗手,更不要说,因为懒得动身带孩子洗手而选择用免洗洗手液。

无论何时,清水+肥皂都是最推荐的洗手方式啊。

如果你坚持给孩子使用,使用时需要注意:

避免孩子误食

使用后尽量让孩子不立刻吃食物或吃手,让手上的酒精等成分充分挥发。

避免洗手液进入眼睛,也不要接触伤口。

使用时避免靠近火源或让孩子单独使用。2误食风险过年各家个户都忙着大扫除呢,那大扫除怎么能少得了清洁产品呢。

最近有一则热搜#老人误将网红清洁剂当橙汁喂给孙子#,孩子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被送入医院进行洗胃。

每年8万儿童因它中毒!过年家家必备的儿童用品,一定要谨慎使用

通过新闻我们可以看到,清洁剂的瓶身印有橙子图案,里面装的也是橙色液体,从外观上真的非常像橙汁。而且,瓶子上印的是日文,不认识的话真的很容易以为是橙汁。

C妈在网上一搜,类似的网红清洁剂真的很多,也确实很容易和果汁混淆。

每年8万儿童因它中毒!过年家家必备的儿童用品,一定要谨慎使用

所以,对于家中具有强酸强碱性,对胃有一定腐蚀性的清洁、消毒等产品,请务必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其实,最近关于网红产品被孩子误食的新闻并不少见,前段时间一名2岁儿童因误食含有西布曲明的减肥药而不幸离世。

每年8万儿童因它中毒!过年家家必备的儿童用品,一定要谨慎使用

要知道,现在网上流行很多减肥糖果和各类保健品。

为了迎合年轻人的爱好,这类东西在外观、口感上都进行了“改进”,有这样的:

每年8万儿童因它中毒!过年家家必备的儿童用品,一定要谨慎使用

△你能看出这是据说可以减脂的“变细”果冻?

还有这样的:

每年8万儿童因它中毒!过年家家必备的儿童用品,一定要谨慎使用

△不看瓶子上的说明文字你能知道这是褪黑素?

每年8万儿童因它中毒!过年家家必备的儿童用品,一定要谨慎使用

△要不是有人告诉我,我都不知道这是布朗尼代餐生酮糕点

对于他们的功效咱这篇就不说了,就长这样婶儿的,孩子看见了,你要是告诉他这是药,他都得觉得你是骗他想吃独食呢!

所以,咱就算自己想要尝试,锁起来放孩子够不到的地方行不?

孩子本来就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又正值春节,家里肯定置办了不少年货,有给孩子买得各色零食小吃,也有给自己准备的一些物品。

对于孩子不能吃不能碰的特殊产品,一定要存放好了,随用随拿,用完放回原处,不给孩子碰到的机会。

当然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也很重要,告知孩子哪些是不可以碰的,自己不能吃,更不能给别人吃。

那孩子不小心误食了怎么办?

一个前提:千万别慌!

接下来可以这样做:

看看孩子嘴里还有没有残留的物品,有的话,马上让他吐出或者抠出并留存。

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跟医生描述孩子吞服的东西和大概量,以及孩子当前的身体状态,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初步急救。

就近送医,带上孩子有可能吞服的物品或者是口中未吞进去的残留物。

温馨提示:如果不是医生建议,C妈并不主张盲目的催吐或者是大量喝水稀释,都有一定的风险,比如呕吐时可能呛到窒息。

所以,还是先拨打急救电话,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应对。

其实,每年关于儿童误食的新闻都不少见,越是过节,家中越热闹家长越容易放松警惕,孩子发生误食或噎食的可能性就越大,尤其是6岁以下孩子。

大家一定一定要把误食风险牢记于心啊。3烟花炮竹风险虽然现在过年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但大家还是挨不住想要的年味而铤而走险。放不了大烟花、鞭炮,咱整点小呲花、小鞭炮给孩子玩玩还不行吗?

这不,上周末有位爸爸为了逗感冒的女儿开心,买了一些小型烟花在室内放。

结果因家中不通风,导致女孩吸入有毒气体被送入ICU。

每年8万儿童因它中毒!过年家家必备的儿童用品,一定要谨慎使用

放过烟花或鞭炮的大家都知道,那烟雾不是一般的大。即使是小小的一支仙女棒呲花类,燃烧起来烟也是很大的。

要知道烟花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还有的含有一些含氮的有毒气体,若孩子大量吸入之后对他的呼吸道和肺部粘膜都有损伤。

所以,太小的孩子尽量不要给他玩或太靠近燃放烟花的位置。

至于3岁以上的孩子玩小烟花之类的,也要选择相对开阔、通风的地方哦。

还有,对于大点孩子玩的小炮竹,我再啰嗦几句。

每年都会有被小鞭炮炸伤的孩子,虽然年年提醒,但是这样的事件年年都会存在。

就算自己不买,也架不住亲朋好友家孩子玩时娃跟着掺合。

所以,一定一定告诫孩子安全燃放炮竹的重要性,千万不能往井盖中丢,也不能在有人的地方丢,要选择空旷无人的地方燃放。

可以给孩子找些往年出事的新闻视频给孩子看,给孩子讲解为什么往井盖、井窖、化粪池等地方放带火星的东西会这么危险,只有真正了解了它的危险,对孩子才会有威慑作用。

每年8万儿童因它中毒!过年家家必备的儿童用品,一定要谨慎使用

哪怕自家孩子不玩,也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远离燃放的鞭炮,见别人往井盖中丢鞭炮能劝阻最好,不能阻止的有多远离多远,保护自己最重要。

若不慎被鞭炮炸伤或呲伤,也切莫着急,下面这些急救方法get起来:

若是面部或身体受伤,应立即用干净的毛巾或衣物将伤口擦拭干净。

如果受伤处只是红肿、起泡,则先用大量干净的冷水冲洗,之后尽快送去医院(同理烫伤)。切勿随意涂抹一些牙膏、肥皂或用酒精、碘伏等消毒;

如果有明显的出血,则需要立刻按压住出血部位的上方,并抬高受伤部位,并立即送医。(送医过程中每隔15分钟,需要松解按压处一次,以免造成缺血性坏死)

若不小心伤到眼睛,应立即用干净的毛巾或衣物将受伤的眼睛遮住,并立即前往医院,切记不要用手揉眼睛、翻眼皮或者用水冲洗眼睛。

临近年关,甭管是出门还是居家过年,越是热闹的时候越容易放松警惕,很多咱们觉得很平常很小的事情,也是可能存在很大的风险。

小孩子必须保证时刻在家人的视线范围内,对于大孩子则要提前反复进行安全教育。毕竟安全才是欢度佳节的前提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