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诞生的那一刻,是新手父母最无与伦比的一刻,即快乐又忐忑。可是看着这么一个娇嫩的婴儿嗷嗷大哭,新手父母常常会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抱孩子,怎么哄孩子?
纵然我是二胎妈妈,但当医生把皱巴巴的他抱给我时,我仍然不敢抱,生怕弄伤了他。他哭泣时,我仍然茫然无措,巴巴地等着护工来帮我。只能说我太健忘了,大宝大了,就忘记本能了。

后来,同病房的产妇看我和老公手足无措的样子,就推荐我网上搜索“宝宝哭声翻译”软件,可以帮助我们破解宝宝的哭声。我和老公才松了一口气,宝宝也得以安静下来。
新生儿出生后,因为不会说话,不会肢体表达,只能通过哭来传递他们的需求。而这个“宝宝哭声翻译”软件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破解宝宝哭声的密码。
对于新生儿而言,他们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就是“我饿了”,“我不舒服了”,“我无聊了”,“我困了”。只要我们对症下药,就可以轻松育儿。
“我饿了”:又短又低沉的哭声有节奏地起伏,带点恳求的意味,通常表明宝宝饿了,想吃东西了。一般情况下,宝宝转动头部并张开嘴巴左右觅食,宝宝咂嘴、吮吸手指、烦躁都是饿了的征兆。如果我们捕捉不到宝宝的信号,长时间不喂养他们,他们就会大哭,手脚乱动来抗议。
“我困了”:宝宝不停地揉眼睛,一边大哭一边打哈欠,就有可能表明宝宝困了,想睡觉了。如果我们没有读懂孩子的暗示,还在继续逗孩子玩,孩子就会烦躁不已,哭声越来越强烈。
这时候,我们应该轻轻地拍拍宝宝的肩膀,或者用妈妈网孕育app上的“哄睡儿歌”来轻声安抚宝宝。
“我身体不舒服了”:宝宝干哭没眼泪,身体还扭来扭去,双腿乱蹬,有可能是宝宝拉大便了,屁股不舒服了,需要我们给他们换尿不湿,清洗屁股后,他们就会安静下来。
“我无聊了”:宝宝常常从咕咕囔囔开始,似哭非哭,声调不高。如果我们没关注到宝宝的需求,宝宝就会变得烦躁,之后是呜咽地哭泣和爆发性的大哭。如果我们及时捕捉到孩子的信号,把他们抱起来转移注意力,哭声就会停止,宝宝就很开心。
“我生病了”:这时候宝宝的哭泣通常很微弱,伴有低沉的鼻音,因为他们生病了没有力气大哭。宝宝的精神也会有些萎靡,父母需要及时关注,及时送医。
“我害怕”:常常发生在宝宝睡觉或者黑夜中,宝宝突然大哭,声嘶力竭地发出刺耳的哭声,有时候还会手脚乱动,小拳头张开等等。我们要轻拍宝宝肩膀,告诉宝宝“妈妈在这里”,或者抱起宝宝唤醒宝宝,帮助他们安抚下来。
生孩子是一瞬间的事情,但养育孩子却是一辈子的事情。而在宝宝刚降生的几周,我们都不可能是完美父母。我们都会犯错,都会不懂宝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慢慢读懂孩子的哭声,读懂孩子的眼神,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神。
只有我们读懂宝宝的哭声,照顾起来才会事半功倍。但是让我们读懂孩子的哭声,不是说禁止孩子哭泣,也不是说孩子不哭泣才代表我们是称职的父母。因为哭声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锻炼宝宝的肺活量,促进宝宝心肺功能的发育,还能促进宝宝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发育。
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不断成长学习的父母。关注我,做成长型父母,养娃路上一起升级打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