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虽是岭南人 扎根三晋地 治学五十载 筚路蓝缕功

虽是岭南人 扎根三晋地 治学五十载 筚路蓝缕功

黄竹三 享誉中外的戏曲研究专家,是戏曲文物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也是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学研究所的创立者,《中华戏曲》的创办者。曾任《中华戏曲》主编、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山西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曾荣获第八届全国“戏曲教学与研究终身成就奖”。

虽是岭南人 扎根三晋地 治学五十载 筚路蓝缕功

黄竹三(右)陪中山大学教授参观永乐宫。

虽是岭南人 扎根三晋地 治学五十载 筚路蓝缕功

黄竹三(左一)考察山西曲沃任庄村扇鼓傩戏。

虽是岭南人 扎根三晋地 治学五十载 筚路蓝缕功

师门合影。左起苏寰中、黄竹三、王季思先生和夫人姜海燕及黄天骥。

虽是岭南人 扎根三晋地 治学五十载 筚路蓝缕功

黄竹三先生田野考察时拓碑。

虽是岭南人 扎根三晋地 治学五十载 筚路蓝缕功

日前,南都记者获悉,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首任所长、教授,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顾问、《中华戏曲》编委会顾问黄竹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月22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结缘山西 “啼笑皆非”

黄竹三先生是广东开平人。1961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考取中山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戏曲史研究泰斗王季思教授专攻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戏曲。至于为什么会来到山西,在他的自述《我的治学道路——黄竹三》中他曾这样写道:“研究生毕业后,一纸调令,把我派遣到山西轻工业学院工业管理专业任教,给学生讲授在工厂如何写报告和总结。”这段经历他用“啼笑皆非”四字形容。后来因“文化大革命”期间,该校停办,黄竹三先生又被下放到山西省大宁县当了三年的农民。“山庄窝铺,春种秋收,栉风沐雨,备尝了劳作的艰辛。”直到1973年他才正式来到山西师范大学任教。

在山西50多年来,他投身于戏曲文物、文献,民间宗教祭祀戏剧的探访和考察,足迹遍及广大农村地区,由此发现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泛戏剧形态”“戏曲产生发展的多元性”“北方有傩”等影响深远的独创性观点,编著了《中国戏曲文物通论》等数十本学术论著,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山西师范大学戏曲与影视学院院长延保全教授说道:“先生创办的戏曲博物馆,开戏曲文物专题展览之先河。戏曲博物馆今已成为集教学、科研以及文化传承于一体的重要基地。先生守望师大,树兰滋蕙,薪火相传,为学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治学艰苦 无所畏惧

在黄竹三先生的自述中,他将自己的治学道路划分为三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前,他认为自己属于初期的摸索阶段。80年代后期,在与大陆知名学者吴晓铃先生见面后,吴先生的意见恰与恩师季思先生的嘱咐相同。于是他确定了自己今后将主攻戏曲文物的调查与研究方向。

自此之后,他利用课余时间与几位志同道合者组成了戏曲文物研究小组,开始了戏曲文物的考察。“第一站是到晋南,先后走访了临汾、洪洞、襄汾、曲沃、翼城、侯马、新绛、稷山、河津、万荣、芮城、永济、运城等地,获取了许多第一手资料。”

在前往晋东南时,黄竹三先生与小组成员到平顺东河村考察宋碑之后,因下雨无车返回县城,大家便徒步跋涉两天赶往长治。途中一晚,留宿山村时,“其被衾之黑臭,跳蚤之猖狂,非今人所能想象”。而在晋南各地考察的时候,“每人古墓考察,丈量、拍摄、记录、描绘,时时匍匐于墓道中,摸到残存的骸骨和毛发,现在回想起来,也觉毛骨悚然”。

心胸旷达 笑对病魔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与影视学院教授吕文丽教授这样回忆恩师:在处世方面,黄老师一贯谦逊低调,淡泊名利,是一位豁达的智者。作为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的创立者,黄老师开拓了戏曲文物研究的新路径,创办了影响海内外的大型学术辑刊《中华戏曲》,筹办了戏曲文物博物馆,以一己之力撑起山西师大人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使戏研所成为山西师大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黄老师著作等身,桃李遍布,为山西师大戏剧戏曲学博士点申报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他却功成身退,不计名利,成为有实无名的无冕之王。

在《己亥新岁自励》诗中他写道,“为人须放达,处世莫枭雄。衣带常收敛,遨游可御风”,这与他总结的《处世四箴》“为人处世莫高昂,万事纷纭需审商。庙堂高招休惦记,逍遥漫步乐安康”互释,很好诠释了他放达低调、淡泊逍遥的处世态度。

即便面对病魔折磨的苦痛,黄竹三先生也依然乐观面对。据他的本科和研究生同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国钦介绍,黄竹三先生生前一直坚持与疾病作斗争。他在十数日因病情恶化入院接受伽马刀手术,需要先用螺丝钉将铁帽固定在颅骨,但他丝毫不以为意,甚至模仿王洛宾唱起掀起你的铁盖头。

他曾作诗自我打趣:“耄耋老翁逞英豪,二入医门柳叶刀。铁帽招摇行闹市,犹思美味灌汤包。”

悼 念

我跟竹三亦师亦友。他为人谦逊、勤奋。我们俩感情很好。听到竹三逝世的消息感到很突然、很难过。他1月21日下午5点还给我发了微信,转一条与饮食有关的视频给我看,我当时在外面参加聚餐没看到,22日上午9点发微信给他,没有回复,没想到晚上就在朋友圈看到他病逝的消息了,让人难以置信。竹三的去世是戏曲学界的重大损失。

——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黄天骥

黄竹三先生中大1961年毕业,师从王季思先生读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山西工作。他遵从季思师教诲,在山西师范大学开创了国内首个戏曲文物研究专业,可谓得天独厚,近水楼台。经过几十年艰苦努力,建立了国内唯一的戏曲文物研究梯队。他的故去是戏曲研究的巨大损失!痛悼竹三学长!

——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康保成教授

敬爱的黄老师突然离世,万分悲痛。黄老师是我的业师,是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开创者,首任所长。先生学识渊博,学植深厚,宅心仁厚,是我们永远的导师!先生开创的事业也一定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先生永安!

——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车文明教授

作为弟子的我,其实在竹三师罹患癌症之后,就时刻关注他老人家的健康。昨晚听闻恩师不幸仙逝的噩耗,悲痛不已,至今难以置信。

竹三师在弟子们心中是高山仰止般的存在。

今先生遽归道山,驾鹤西去,是全国学术界的巨大损失!在此对恩师的哀悼无以复加!“有匪君子,终不可谖”,惟愿恩师一路走好,不再遭受病痛的折磨。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与影视学院院长延保全教授

黄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他不再有病痛的纠缠,也不再有南北的纠结,独步在有情世界里,只有安静的书斋和闹热的田野与之长相依傍。

——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悦  图片均为资料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