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雖是嶺南人 紮根三晉地 治學五十載 筚路藍縷功

雖是嶺南人 紮根三晉地 治學五十載 筚路藍縷功

黃竹三 享譽中外的戲曲研究專家,是戲曲文物學的開拓者、奠基者,也是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學研究所的創立者,《中華戲曲》的創辦者。曾任《中華戲曲》主編、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傩戲學研究會副會長、山西古典文學學會副會長,曾榮獲第八屆全國“戲曲教學與研究終身成就獎”。

雖是嶺南人 紮根三晉地 治學五十載 筚路藍縷功

黃竹三(右)陪中山大學教授參觀永樂宮。

雖是嶺南人 紮根三晉地 治學五十載 筚路藍縷功

黃竹三(左一)考察山西曲沃任莊村扇鼓傩戲。

雖是嶺南人 紮根三晉地 治學五十載 筚路藍縷功

師門合影。左起蘇寰中、黃竹三、王季思先生和夫人姜海燕及黃天骥。

雖是嶺南人 紮根三晉地 治學五十載 筚路藍縷功

黃竹三先生田野考察時拓碑。

雖是嶺南人 紮根三晉地 治學五十載 筚路藍縷功

日前,南都記者獲悉,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首任所長、教授,中國傩戲學研究會顧問、山西省古典文學學會顧問、《中華戲曲》編委會顧問黃竹三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月22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結緣山西 “啼笑皆非”

黃竹三先生是廣東開平人。1961年中山大學中文系大學畢業後,考取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史專業研究所學生,師從戲曲史研究泰鬥王季思教授專攻中國古代文學和古代戲曲。至于為什麼會來到山西,在他的自述《我的治學道路——黃竹三》中他曾這樣寫道:“研究所學生畢業後,一紙調令,把我派遣到山西輕工業學院工業管理專業任教,給學生講授在工廠如何寫報告和總結。”這段經曆他用“啼笑皆非”四字形容。後來因“文化大革命”期間,該校停辦,黃竹三先生又被下放到山西省大甯縣當了三年的農民。“山莊窩鋪,春種秋收,栉風沐雨,備嘗了勞作的艱辛。”直到1973年他才正式來到山西師範大學任教。

在山西50多年來,他投身于戲曲文物、文獻,民間宗教祭祀戲劇的探訪和考察,足迹遍及廣大農村地區,由此發現中國戲曲發展曆史上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泛戲劇形态”“戲曲産生發展的多元性”“北方有傩”等影響深遠的獨創性觀點,編著了《中國戲曲文物通論》等數十本學術論著,在學術界産生了重要影響。山西師範大學戲曲與影視學院院長延保全教授說道:“先生創辦的戲曲博物館,開戲曲文物專題展覽之先河。戲曲博物館今已成為集教學、科研以及文化傳承于一體的重要基地。先生守望師大,樹蘭滋蕙,薪火相傳,為學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棟梁之材。”

治學艱苦 無所畏懼

在黃竹三先生的自述中,他将自己的治學道路劃分為三個階段。在20世紀80年代前,他認為自己屬于初期的摸索階段。80年代後期,在與大陸知名學者吳曉鈴先生見面後,吳先生的意見恰與恩師季思先生的囑咐相同。于是他确定了自己今後将主攻戲曲文物的調查與研究方向。

自此之後,他利用課餘時間與幾位志同道合者組成了戲曲文物研究小組,開始了戲曲文物的考察。“第一站是到晉南,先後走訪了臨汾、洪洞、襄汾、曲沃、翼城、侯馬、新绛、稷山、河津、萬榮、芮城、永濟、運城等地,擷取了許多第一手資料。”

在前往晉東南時,黃竹三先生與小組成員到平順東河村考察宋碑之後,因下雨無車傳回縣城,大家便徒步跋涉兩天趕往長治。途中一晚,留宿山村時,“其被衾之黑臭,跳蚤之猖狂,非今人所能想象”。而在晉南各地考察的時候,“每人古墓考察,丈量、拍攝、記錄、描繪,時時匍匐于墓道中,摸到殘存的骸骨和毛發,現在回想起來,也覺毛骨悚然”。

心胸曠達 笑對病魔

山西師範大學戲曲與影視學院教授呂文麗教授這樣回憶恩師:在處世方面,黃老師一貫謙遜低調,淡泊名利,是一位豁達的智者。作為山西師大戲曲文物研究所的創立者,黃老師開拓了戲曲文物研究的新路徑,創辦了影響海内外的大型學術輯刊《中華戲曲》,籌辦了戲曲文物博物館,以一己之力撐起山西師大人文學科的半壁江山,使戲研所成為山西師大對外交流的重要視窗。黃老師著作等身,桃李遍布,為山西師大戲劇戲曲學博士點申報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他卻功成身退,不計名利,成為有實無名的無冕之王。

在《己亥新歲自勵》詩中他寫道,“為人須放達,處世莫枭雄。衣帶常收斂,遨遊可禦風”,這與他總結的《處世四箴》“為人處世莫高昂,萬事紛纭需審商。廟堂高招休惦記,逍遙漫步樂安康”互釋,很好诠釋了他放達低調、淡泊逍遙的處世态度。

即便面對病魔折磨的苦痛,黃竹三先生也依然樂觀面對。據他的大學和研究所學生同學、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吳國欽介紹,黃竹三先生生前一直堅持與疾病作鬥争。他在十數日因病情惡化入院接受伽馬刀手術,需要先用螺絲釘将鐵帽固定在顱骨,但他絲毫不以為意,甚至模仿王洛賓唱起掀起你的鐵蓋頭。

他曾作詩自我打趣:“耄耋老翁逞英豪,二入醫門柳葉刀。鐵帽招搖行鬧市,猶思美味灌湯包。”

悼 念

我跟竹三亦師亦友。他為人謙遜、勤奮。我們倆感情很好。聽到竹三逝世的消息感到很突然、很難過。他1月21日下午5點還給我發了微信,轉一條與飲食有關的視訊給我看,我當時在外面參加聚餐沒看到,22日上午9點發微信給他,沒有回複,沒想到晚上就在朋友圈看到他病逝的消息了,讓人難以置信。竹三的去世是戲曲學界的重大損失。

——中國古代戲曲學會會長黃天骥

黃竹三先生中大1961年畢業,師從王季思先生讀研究所學生,畢業後配置設定到山西工作。他遵從季思師教誨,在山西師範大學開創了國内首個戲曲文物研究專業,可謂得天獨厚,近水樓台。經過幾十年艱苦努力,建立了國内唯一的戲曲文物研究梯隊。他的故去是戲曲研究的巨大損失!痛悼竹三學長!

——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副會長康保成教授

敬愛的黃老師突然離世,萬分悲痛。黃老師是我的業師,是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開創者,首任所長。先生學識淵博,學植深厚,宅心仁厚,是我們永遠的導師!先生開創的事業也一定能夠繼續發揚光大!先生永安!

——山西師範大學副校長車文明教授

作為弟子的我,其實在竹三師罹患癌症之後,就時刻關注他老人家的健康。昨晚聽聞恩師不幸仙逝的噩耗,悲痛不已,至今難以置信。

竹三師在弟子們心中是高山仰止般的存在。

今先生遽歸道山,駕鶴西去,是全國學術界的巨大損失!在此對恩師的哀悼無以複加!“有匪君子,終不可谖”,惟願恩師一路走好,不再遭受病痛的折磨。

——山西師範大學戲曲與影視學院院長延保全教授

黃先生永遠離開了我們,他不再有病痛的糾纏,也不再有南北的糾結,獨步在有情世界裡,隻有安靜的書齋和鬧熱的田野與之長相依傍。

——中國戲曲學會會長王馗

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陳悅  圖檔均為資料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