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国岳父宋嘉树,教子有方,要求儿女独立爱国,男女平等

民国时期各个名人的绰号层出不穷,不过其中最特别的应该就是国民岳父了。宋嘉树的出身在当时看来毫无特点,唯一有些特殊的可能就是他有一个好舅舅。

宋嘉树的舅舅当时在美国经商,这也让在国内走投无路的宋嘉树能够前往美国开始自己新的人生,但哪怕如此宋嘉树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富商,他又怎么会变成一个教育家呢?

其实将宋嘉树称为教育家还真就没有什么不对,毕竟宋嘉树的孩子每一个都教育的非常的好,而父母又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教育行业。

民国岳父宋嘉树,教子有方,要求儿女独立爱国,男女平等

一、贫苦出身,饱经风霜

宋嘉树过去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韩教准。虽说能够称为书香门第出身,但因为家道中落,所以韩教准从小也没有读过什么书。

韩教准在很小的时候便跟着自己的哥哥去了印尼谋生,这在当时来说绝称不上是一个体面的出路。后来韩教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准备去美国投奔自己的舅父。

韩教准的舅父在美国其实也算不上是出人头地,早年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后来用自己的积蓄开了一家小有名气的铺子,专门经营丝茶。

民国岳父宋嘉树,教子有方,要求儿女独立爱国,男女平等

韩教准到了美国后便在这个小丝茶铺子中当伙计,后来韩教准应舅父的要求改姓宋,自己起了一个宋嘉树的名字。

自小就在外打拼的韩教准深知多个朋友多条路的道理,所以很快韩教准就和一群美国人打成了一片,随后也在美国朋友的建议下决定去学校中进修。

这件事宋嘉树的舅父是一定不会同意的,毕竟铺子虽小,但有了宋嘉树之后他也能清闲许多。但宋嘉树还是用自己的积蓄去了大学读书,随后更是直接回国。

民国岳父宋嘉树,教子有方,要求儿女独立爱国,男女平等

回国后的宋嘉树也没有改回韩教准的名字,可能是认为是舅父的存在才能让自己改变命运,许是这个名字更好办事。

二、回国传教,为了家庭投身实业

最初宋嘉树回国的时候并没有开始经商,而是遵从自己大学的专业当了一个传教士。而大陆一向是对宗教,尤其是国外的宗教没有什么好感的,所以宋嘉树的工作进行的很不顺利。

也正是这个时候,宋嘉树结识了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倪桂珍。当时倪桂珍的家中虽说称顾不上是大富大贵,但也是家底丰厚,所以在倪桂珍和宋嘉树恋爱后,这件事遭到了家中的制止,随后两人便私奔了。

民国岳父宋嘉树,教子有方,要求儿女独立爱国,男女平等

宋嘉树为了能给倪桂珍良好的生活环境,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将目光放在了实业上面。最初宋嘉树仅仅只是经营了一个印刷厂,印刷的也只有圣经。

要知道当时中国的传教士非常多,但是想要在中国买到圣经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宋嘉树很快便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随后宋嘉树用这些钱陆续地办起了机械厂、面粉厂和医院等等一系列地产业,家底也越来越丰厚,也正是这个时候宋嘉树的女儿们陆续出生了。

民国岳父宋嘉树,教子有方,要求儿女独立爱国,男女平等

宋嘉树一直以来的理念就是富有了再生孩子,这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否则连优渥的成长条件都不能提供的话,也不配称之为一个合格的父母。

其实这也是如今许多家庭的理念,毕竟几乎所有人都想给孩子最好的,而物质可以说是最基础的一环,若是连这一点都无法达到的话,又怎么能说自己爱孩子呢?

民国岳父宋嘉树,教子有方,要求儿女独立爱国,男女平等

三、以孩子为中心

如今的社会许多人都会说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但其实这也只不过是一句空话。到头来只不过是将工作时间和自己消遣的时间排出后,将自己的休息时间挤出来一点点来陪孩子。

这样父母虽说认为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宋嘉树就没有犯这样的错误。

宋嘉树教育孩子有几个特点,首先就是带着孩子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当时宋嘉树在上海的郊区买下了一块地皮,在此建造了自己的新家。

民国岳父宋嘉树,教子有方,要求儿女独立爱国,男女平等

这有几点好处,首先就是让自己的孩子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自己不想让其接触的人。如今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都有一种顾虑,那就是孩子遇到一些不良亲戚随后被带坏,或受到了伤害。

宋嘉树此举几乎就能彻底的断绝这种可能,另一点就是带孩子更加的亲近大自然。毕竟当时的上海市可不是一个和平的所在,而是充斥着硝烟和动乱的。与之相比大自然显得更加的可亲。

民国岳父宋嘉树,教子有方,要求儿女独立爱国,男女平等

还有就是尊重天性,宋嘉树在孩子们都小的时候没有强制性的教他们规矩,而是让他们去释放天性。无论是在庭院中肆意的疯跑玩闹,还是因为因为淘气的在庄稼地中钻来钻去都是如此,虽说宋嘉树为此低声下气的道歉过许多次。

不过宋嘉树对孩子并不是单纯的溺爱,而是也会培养他们的心志。宋家有两个习惯,一是禁食。宋嘉树其实并不是买不起粮食,恰恰相反他当时可以说是全中国最富有的人。

民国岳父宋嘉树,教子有方,要求儿女独立爱国,男女平等

?

禁食的主要目的是带着孩子们一起,以意志力来克服饥饿感。再有就是在雷雨天跑步,以意志力来克服困难。

宋嘉树在有孩子之前,为孩子打拼下了孩子成长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源。在孩子降生后,则在此将重心放在了家庭。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以孩子为中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