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曹丕受禅以后为什么没有杀汉献帝,汉献帝的最终结局怎么样了?

魏文帝曹丕之所以在受禅之后没有杀掉汉献帝刘协,并不是曹丕有多么仁慈,也不是因为刘协是魏武帝曹操的姑爷、曹丕自己的姐夫,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

曹丕受禅以后为什么没有杀汉献帝,汉献帝的最终结局怎么样了?

▲魏文帝曹丕画像

古风尤在

众所周知,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天下时,不仅将大量姬姓子弟和太公望那样的异姓功臣封为了诸侯,而且还将商纣王帝辛的胞兄微子启封在了宋,与微子启同时受封的还有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的后裔。这些诸侯在封国之内可以奉前代宗庙,对周天子可以不称臣、周天子则待之以宾礼,此即所谓“二王三恪”。

东汉末年虽然距离西周初年已经比较遥远了,但这种所谓“二王三恪”的古风却多少还是保留了一些的。在时人的意识中,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杀掉退位的皇帝、毁坏前朝的宗庙,反倒是不正常了。所以,并不是曹丕不想杀刘协,而且社会大风气使然。

曹丕受禅以后为什么没有杀汉献帝,汉献帝的最终结局怎么样了?

现实需要

东汉末年,社会阶层固化已经相当严重了。后来的所谓“上品无寒门”用在东汉末年其实也不为过。曹丕虽然改朝换代了,但朝堂之上能用的依然还是那些人。这些人与汉王朝、老刘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曹丕贸然地杀掉刘协,很可能会给这些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他们会不会铤而走险,就不得而知了……既然刘协早已是笼中的金丝雀,曹丕又何必杀了他,徒增不必要的麻烦呢?

曹丕受禅以后为什么没有杀汉献帝,汉献帝的最终结局怎么样了?

再就是孙刘两家的存在,曹丕并不是大一统帝国的皇帝,除了他以外,还有一位姓孙的和一位姓刘的皇帝。而曹丕皇位正统性的唯一来源就是汉献帝,这也是曹丕能够颐指气使、在传国玉玺上刻“大魏受汉传国玺”的底气所在。一旦杀了刘协,曹魏的正统性便会荡然无存,这显然不是曹丕愿意看到的。所以,在天下一统之前,曹丕必须留着刘协这个“吉祥物”!因为他是曹魏正统性的唯一来源。

曹丕受禅以后为什么没有杀汉献帝,汉献帝的最终结局怎么样了?

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曹彰!曹操前脚刚死,曹彰后脚就带着全副武装的军队回来“奔丧”了,其用意不言而喻。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曹丕想到了自己的姐夫刘协,硬是拉着刘协陪自己上演了一出禅让大戏。如此一来,曹丕的皇位就不是来自于父亲曹操,而是来自于姐夫刘协的“赠予”。曹彰还能怎么样?大不了曹丕把曹操的王爵给他呗,反正作为皇帝的兄弟,曹彰也是要封王的。如果曹彰再不安分,那就不是兄弟争位、而是谋逆了!而刘协就是那个可以“镇”住曹彰的“吉祥物”。一旦曹丕杀了刘协,那他便是“乱臣贼子”,正好给了曹彰口实。所以,在曹彰没有被完全搞定之前,曹丕无论如何也是不能杀了刘协的。

曹丕受禅以后为什么没有杀汉献帝,汉献帝的最终结局怎么样了?

反过来,刘协对自己这位小舅子的野心心知肚明,曹丕要自己陪着演戏,陪着就是了。从头至尾,刘协都相当配合。反倒是曹丕的姐姐、刘协的皇后曹节,对曹丕充满了敌意。这反倒是给了曹丕些许好感,自己这位姐夫就是个“怂包”、不足为惧,自己根本没必要为了他去背负一个弑君篡位的恶名。所以,在刘协禅位之后,曹丕将其封为了山阳郡公,并允许其在封地内奉祀刘汉宗庙、使用天子服饰和旌旗仪仗,对魏不称臣、曹魏待之以宾礼,这些都是典型的“二王三恪之礼”。刘协就这样在河南焦作熬死了曹丕、安安稳稳活到了寿终正寝,山阳公爵位还传给了他的子孙。刘协去世之后,魏明帝曹叡命以皇帝之礼葬其于禅陵、谥“孝献皇帝”,所谓汉献帝之称就是由此而来。

曹丕受禅以后为什么没有杀汉献帝,汉献帝的最终结局怎么样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