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地处华北黄土高原的山西运城,自古有九曲黄河一明珠的美誉

境内涑水横贯,川岭相间。“外则砥柱之险,内则盐池之饶。远则大河环卫。近则渠水交莹。;“俯瞰龙潭,万顷琼瑶夺目;仰瞻云岭,千峰翠锦如屏。"山河秀美壮丽而富饶。全境三山一水六分田,适林牧、宜粮棉,农工并举,五业俱兴,是山西省重要粮、棉基地,晋西南经济、文化中心,秦、晋、豫三角地带物资集散地。古往今来,人文荟萃,名流辈出。古有风后、关龙逄、关羽、卫琳、卫夫人、柳元景、关汉卿、曹于汴等名臣贤士;今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程子华和李歧山、景定成、薛子良、李健吾、阎逢春、丁绍光等革命先躯及艺苑巨匠。

运城,地处华北黄土高原,属大陆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564毫米,年平均气温13.6℃ 无霜期207天左右。偏热多风的独特气候特点为运城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街以及运城盐池盐、硝的生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留居与迁徒市内的水禽就有36种,其中以黑鹤、大天鹅、小天鹅尤为珍贵。

地处华北黄土高原的山西运城,自古有九曲黄河一明珠的美誉

运城有山、有川、有岭、有滩, 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硫酸钠、氣化钠、硫酸镁,总储量8374万吨;还有镍,钙、碘、钾、锂、等十多种稀有元素。中条山一带金矿、铜矿、铁矿、重晶石、方解石、大理石、花岗岩等矿藏,储量可观,品位优运城历史悠久,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七千年前就有人类群居从耕。境内稷王山因后稷稼穡而得名,相传黄帝战出尤於盐池,“舜卒鸣条”,“禹践天子位于安邑",圣迹遗址,至今犹存。战国时魏绛徙治安邑,自此,或建都、郡,或设州、道,或置县、邑,地处要冲,为兵家角逐之地。从西汉始,境内为安邑、解县分县而治,历代相袭。1958 年安邑、解虞、永济、临猗合并,始称运城县。后永济、虞乡、临猗相继析出。1983年改为运城市。

地处华北黄土高原的山西运城,自古有九曲黄河一明珠的美誉

市政府所在地,古为盐贩之泽, 有过盐邑、苦城、 路村、 圣惠镇、凤凰城等称,自宋、元置盐运使,遂筑城驻运司,始名运城。城南之盐池,广35公里,面积130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无机盐基地,新石器时期已被开采利用,历代为帝王府库重要财源之一,被誉为“国之大宝”。 汉武帝、汉章帝、唐太宗、清康熙等历代皇帝曾驾临亲巡,包拯、欧阳修等重臣名宦亦曾驻节经营。运城因盐而设城,盐因城而聚散。自秦之后,商通三省,人集五方,官师武备,坊市保甲,俱备,堪称“三藩之都会”。延及清朝,未见衰落。 清末以后,连年兵乱,日渐萧条。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后,日、伪竞相施虐,运城残败不堪, 民不聊生。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运城街市风貌, 日新月异。 党的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区建设更是如花似锦,生机勃勃街道宽街道宽阔而平坦,高楼大厦风采各异。两座铁路立交桥状如飞虹,横跨南北,蔚为壮观,厂店星罗棋布,公园湖光山色,市井繁荣,风景宜人,有九曲黄河一明珠之誉。

地处华北黄土高原的山西运城,自古有九曲黄河一明珠的美誉

运城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明代末年, 人民群众揭竿而起跟随闯王李自成攻占安邑。清朝农民抗租抗税斗争汹涌澎湃此起彼伏。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运城人民率先响应,同盟会员景定成、李岐山等人组织革命军,联合陕西民军,一举攻克运城,建立河东晋军政分府。1926 年春,省立二中建立了运城第一个中共支部。之后,中国共产党在盐池工人及城乡农市民中开展地下活动,著名党的活动家嘉康杰在运城创办学校,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日军侵占期间,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中条山、稷王山一带与日军浴血奋战八载,夺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日军投降后,阎锡山部队乘机占据运城,继面挑起内战,残酷杀害共产党员和贫苦百姓。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为保卫抗日胜利果实,保护人民,再度辗转山区、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1947年5月 1日至12月28日,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和广大群众,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八纵队以及太岳军区指战员,在王新亭、王震的指挥下,英勇奋战,连续战斗,终于攻克运城,歼敌13000 余人,成为解放战争时期攻坚战的一个典范、 毛泽东主席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给予高度评价。运城人民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的牺牲,被日、伪、顽杀害的干部群众1974人。他们的英雄业绩与日同辉,水垂青史。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运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当家作主,城乡生机盎然。其间虽然也经过挫折,也走过弯路,但终被拨乱反正。中共第十一届二中全会后,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古老运城更加繁荣昌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