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作者:悦悦妈妈与悦悦成长记

47《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3.鼓励孩子流泪倾诉‼️,而不是急着让他吸取教训❌

做孩子不容易,他们有太多要学的东西了:

和弟弟妹妹分享父母的爱,

(前段时间有个家长问过我:为啥老大对老二不好呀?我身边很多家庭都是这样?

我听完就笑了,这个问题在悦悦三岁时就研究过,当时是打算让悦悦当姐姐先做个了解,做好一些准备!查看了一些文章,书籍关于老二出生,家庭结构变化,成人心理,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老大心理,行为上也会有什么样的变化!通过了解之后发现很多家庭,想当然认为有血缘就会自动亲近。父母就非常忽略老大心理上的建设‼️。又没考虑到周围人的言行,譬如有些人会对老大开玩笑“你爸爸妈妈不要你咯”等不合适的语言。当老二出生,小嘛,父母要花很多时间围着老二转!就没有时间去留意也曾经被围着转的老大心理落差了。老大觉得被冷落自然而然会把原因归咎于刚出生的老二了‼️。父母不恰当的言行举止会培养出老大对老二的敌对关系而不是亲密关系❌。后续整个家庭成员都会在行为,语言上偏向老二,如果你是老大,你心理上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可喜的是我身边也有智慧妈妈把老大,老二的关系处理的很好的)

让着弟弟妹妹,消解沮丧和失望情绪,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学会放弃一些需求,放弃执念,直面别人的拒绝。

管教的最基本意思是“教育”,因此,为人父母很大一部分的责任,就是教给孩子他们需要知道的东西。但是,我们应该怎样教呢?

孩子汲取的生活教训,更多是源自对生活的适应过程,而不是他们做出正确思考的结果‼️。而适应的关键,是在面对一些行不通、不能改变的事情时,要能感知到无能为力。按照正常的流程,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吸取到必要的教训了。(让孩子犯错承担自然后果)

适应过程帮父母完成了“管教”孩子的任务:

1 教会孩子不再做那些行不通的事,

2 让孩子能够接受局限和限制,

3 帮助孩子放弃那些不合实际的需求。

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孩子才能适应那些自己不能改变的情形。同时,孩子还能通过这个过程,发现生活中是可以存在一些无法实现的愿望的,这能帮助孩子从创伤中恢复过来。

这些宝贵的教训,既不能用理性教授孩子,也不能用结果去教会孩子。它们是父母要用心去传授的东西,并且孩子只有在感受到徒劳的时候,才能学到‼️‼️‼️。

父母既要让孩子感受到无力感,又要做安慰他们的天使,这是人类最精妙也最具有挑战性的角色。要想帮助孩子完成适应的过程,父母必须让孩子学会流泪,学会放手,学会在意识到要放手的时候,能心怀平静。

适应过程的第一步,就是给孩子呈现一堵“无力之墙”。有时,父母需要特意建造这样一堵墙,但是大部分时候,日常生活就可以出现这样的墙:“你姐姐说不”“这样不行”“你不能那样”“这还不够”“他没邀请你”“她没兴趣听你讲”“别人赢了”“奶奶没来”。(我就属于经常挖坑让悦悦挑的妈妈)面对无力之墙,只要眼前的情形有一点改变的可能,孩子就无法做到适应。关键是,要让孩子敢直面事情的真相,而不是妄图让事情顺应他的想法‼️。

如果父母在不可改变的事情面前立场不够坚决,那么就会导致孩子逃避现实,这会影响孩子的适应过程。父母有大把的时间来解释眼前发生的事情,但是必须要等孩子明白自己无力改变眼前的事实之后,再去解释。

‼️适应过程的第二步,是体谅孩子的挫败感,并安慰他们。一旦让孩子感受到无能为力后,接下来就应该引导他们流泪。这一步的目的,不是要给孩子一个教训,而是要帮助他们变沮丧为悲伤。一旦完成这一步后,孩子自然就吸取到教训了。‼️

我们可以说一些类似:

“事情行不通的时候真难办”

“我知道你真的很想做好这件事”

“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个不同的答案”

“这跟你的预期不符”

“我也不希望事情是这样”的话。

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觉父母是和他在一起的,而不是和他对立的❌。时机成熟以后,父母说话时就可以带着一些悲伤,让孩子感受到沮丧乃至失望。注意,时机的拿捏可能需要一些经验,太早或者太晚都可能适得其反。❌在这一环节,父母需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有时,父母可能把前面所有环节都做对了,但还是在推动孩子适应的这一环节惨败。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孩子没有把父母当作依恋对象。还有很多时候,孩子不会流泪,是因为他们的适应过程遇到了阻碍——孩子因为逃避脆弱,而留下了后遗症,他们体会不到无力感。❌❌❌

对于孩子“不会适应”的状况,父母也要学会适应。当自然管教在孩子身上难见成效的时候,父母就需要暂停向前。这个时候,父母要去感受悲伤,放下那些不可能的期望。只有放弃不可能的事情,才更有可能发现可能的事情,探索其他方式了。幸运的是,还真的有其他方式可以选择。

如果您觉得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对您的亲友,朋友有帮助请邀请进群或者分享出去。感谢亲们的支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