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作者:悦悦妈妈与悦悦成长记

48《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4.积极的意愿,比好的行为更宝贵

父母要做出的第四个转变,是把注意力从孩子的行为,转移到孩子的意愿上。‼️一个人的意愿,是价值观形成的种子,是责任感的前身。‼️具备各种意愿,才会产生复杂的情感。父母忽视对孩子意愿的引导,就等于忽视了孩子宝贵情感体验的来源☀️☀️☀️。任何时候,父母的目标都是努力去引导孩子的善意,这样孩子才会愿意为父母变好,愿意接受父母的影响。

为了做到这一点,第一步必须与孩子联络感情,培养有助于教养的亲子关系。接下来,父母才可以用自己的影响力,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如果我们先做好情感铺垫,就可以引导孩子朝着好的方向前进。

‼️引导学步期的孩子,秘诀在于让他感觉自己可以掌控方向盘,就像在游乐场里,每个玩具车都有自己的小方向盘,但这些方向盘其实并不能调整小火车小汽车的方向,但孩子抓住方向盘,却会觉得是自己在开车。

不过,如果能赋予孩子真正的掌控权,就会避免一些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比如,如果你知道离开游乐场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阻力,那就在离开之前,做一些情感铺垫,引导孩子配合你,比如说:“一会儿走的时候,你能把鞋穿好吗?”(心理暗示)接受离开这件事,可能对孩子来说会很难,但同他能否把鞋穿好,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离开的时候,可以掌控一些事情,他就会更容易接受了。

引导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时,父母需要跟孩子分享一些自己的价值观,或者在孩子身上挖掘一些和自己共通的价值观。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如何处理沮丧情绪:“受挫的时候,我不会冒犯任何人,我经常为此感到自豪。我觉得你长大了,可以像我这样。你愿意试一试吗?”(经常给悦悦分享我自己经历的人和事)对平时容易紧张的孩子,我们可能需要在参加活动之前,给他打一些“预防针”,比如说:“我知道你有时玩得开心时会忘乎所以,别人叫你停一停的时候,你会忘记。咱们这次来试着避免这个问题,好吗?”(做好预防引导式的对话也非常必要,我基本每一件事情都会给悦悦,包括让她思考,帮助我想这件事情怎么做更完善)

当然,即使引导孩子产生了积极的意愿,并不代表就能自动带来期待的行为。即便是成年人,也不是总能把好的意愿付诸行动。但事情总要有开始的时候,找准正确方向就是开始的 第一步。

引导孩子的意愿,意味着要意识到和关注孩子的意愿,而不是我们的意愿。因此不要说“我想让你…”“你需要……”“你必须……”“我告诉过你……”“你一定…”这样的话(嗯这部分我还经常忽略,以后改正)。

而是要引导孩子去挖掘自己的意愿,父母可以说:“我能相信你会……”“你准备好…”“你觉得自己现在能应付得了吗”“你愿意试着记一下吗”。当然,有时候父母也需要强行执行自己的意愿(我有这么做)。但如果在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时,父母的态度强势,或者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基础,最终结果会适得其反。(还好,我们的亲子关系良好)

引导孩子变好,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教养方法,它可以让孩子从内而外地发生转变。如果是这种方法都解决不了的事情,那么其他方式也不可能有用了。‼️

引导的同时,父母一定要认可孩子积极的意愿。要尽可能地支持和鼓励孩子:

“我知道你也不想这样”

“没关系,你总会做到的”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这一点很重要”。(我自己认为这几句话对4—7的孩子特别管用亲们可以借鉴试试)

孩子的意愿需要小心呵护,才能成熟结果。只有父母对这些不可避免的失败抱着一种轻松的态度,孩子在失败面前才不会轻易放弃。

如果您觉得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对您的亲友,朋友有帮助请邀请进群或者分享出去。感谢亲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