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

作者:悅悅媽媽與悅悅成長記

48《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

4.積極的意願,比好的行為更寶貴

父母要做出的第四個轉變,是把注意力從孩子的行為,轉移到孩子的意願上。‼️一個人的意願,是價值觀形成的種子,是責任感的前身。‼️具備各種意願,才會産生複雜的情感。父母忽視對孩子意願的引導,就等于忽視了孩子寶貴情感體驗的來源☀️☀️☀️。任何時候,父母的目标都是努力去引導孩子的善意,這樣孩子才會願意為父母變好,願意接受父母的影響。

為了做到這一點,第一步必須與孩子聯絡感情,培養有助于教養的親子關系。接下來,父母才可以用自己的影響力,引導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如果我們先做好情感鋪墊,就可以引導孩子朝着好的方向前進。

‼️引導學步期的孩子,秘訣在于讓他感覺自己可以掌控方向盤,就像在遊樂場裡,每個玩具車都有自己的小方向盤,但這些方向盤其實并不能調整小火車小汽車的方向,但孩子抓住方向盤,卻會覺得是自己在開車。

不過,如果能賦予孩子真正的掌控權,就會避免一些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比如,如果你知道離開遊樂場的時候會遇到一些阻力,那就在離開之前,做一些情感鋪墊,引導孩子配合你,比如說:“一會兒走的時候,你能把鞋穿好嗎?”(心理暗示)接受離開這件事,可能對孩子來說會很難,但同他能否把鞋穿好,孩子就會覺得自己離開的時候,可以掌控一些事情,他就會更容易接受了。

引導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時,父母需要跟孩子分享一些自己的價值觀,或者在孩子身上挖掘一些和自己共通的價值觀。比如,我們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如何處理沮喪情緒:“受挫的時候,我不會冒犯任何人,我經常為此感到自豪。我覺得你長大了,可以像我這樣。你願意試一試嗎?”(經常給悅悅分享我自己經曆的人和事)對平時容易緊張的孩子,我們可能需要在參加活動之前,給他打一些“預防針”,比如說:“我知道你有時玩得開心時會忘乎是以,别人叫你停一停的時候,你會忘記。咱們這次來試着避免這個問題,好嗎?”(做好預防引導式的對話也非常必要,我基本每一件事情都會給悅悅,包括讓她思考,幫助我想這件事情怎麼做更完善)

當然,即使引導孩子産生了積極的意願,并不代表就能自動帶來期待的行為。即便是成年人,也不是總能把好的意願付諸行動。但事情總要有開始的時候,找準正确方向就是開始的 第一步。

引導孩子的意願,意味着要意識到和關注孩子的意願,而不是我們的意願。是以不要說“我想讓你…”“你需要……”“你必須……”“我告訴過你……”“你一定…”這樣的話(嗯這部分我還經常忽略,以後改正)。

而是要引導孩子去挖掘自己的意願,父母可以說:“我能相信你會……”“你準備好…”“你覺得自己現在能應付得了嗎”“你願意試着記一下嗎”。當然,有時候父母也需要強行執行自己的意願(我有這麼做)。但如果在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時,父母的态度強勢,或者沒有良好的親子關系為基礎,最終結果會适得其反。(還好,我們的親子關系良好)

引導孩子變好,是一種安全、高效的教養方法,它可以讓孩子從内而外地發生轉變。如果是這種方法都解決不了的事情,那麼其他方式也不可能有用了。‼️

引導的同時,父母一定要認可孩子積極的意願。要盡可能地支援和鼓勵孩子:

“我知道你也不想這樣”

“沒關系,你總會做到的”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這一點很重要”。(我自己認為這幾句話對4—7的孩子特别管用親們可以借鑒試試)

孩子的意願需要小心呵護,才能成熟結果。隻有父母對這些不可避免的失敗抱着一種輕松的态度,孩子在失敗面前才不會輕易放棄。

如果您覺得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對您的親友,朋友有幫助請邀請進群或者分享出去。感謝親們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