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庄子·逍遥游》之四:不到更高维度,怎能看破生命的“真相”?

上篇文章我们讲到了打开“内在空间”的话题。

庄子让我们认识到,人生可以是一场“逍遥游”,这不是乌托邦,但最后我说事情没那么简单,因为我们的小我很顽固,它会不顾一切地捍卫自己的领地,让我们回到常态,一种在庄子这样的人看来,实际是沉睡不醒的状态。

《庄子·逍遥游》之四:不到更高维度,怎能看破生命的“真相”?

在我对“小我”的描述中,很多朋友可能感觉到了:“小我”似乎是藏在我们内在的一个实体,有自己的意志和追求,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当然,为了更便于理解,也可以把“小我”解释成人类大脑功能失调的那个部分,这种功能失调,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也已经证实了。

《庄子·逍遥游》之四:不到更高维度,怎能看破生命的“真相”?

世界著名的神经学教授安东尼奥·达马西欧,一位专注于人类大脑及其复杂性研究的学者,曾明确指出:“人类的左大脑喜欢捏造与事实不符的故事情节”,目的是为了说服它自己和你:一切尽在掌控……

这似乎暗示,人类其实是长期活在自我欺骗当中。

几乎所有的人都这样,并不代表这就是正常的。

老子、庄子对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知,所以他们提出“绝圣弃智”,真正的涵义是:把由心智豢养的“小我”赶出我们的生命,从而实现人类意识的进化,达到一种我们之前从未梦想过的人生境界。

《庄子·逍遥游》之四:不到更高维度,怎能看破生命的“真相”?

这个境界,我们内在的本质一直是知道的,但小我却不感兴趣,甚至是害怕、抗拒,所以读《庄子》这类的书,一个“我”在微笑,而另一个“我”却在尖叫。

那个微笑的是真正的“我”,因为这个“我”了解,这些语句传达的都是真相。

那个尖叫的则是“小我”,他尖叫的是“这不可能”或者“我不要这样”。

所以庄子的“小大之辩”,其实可以理解为我们内在的争论,一种面对永恒和现实问题的“天人交战”,这样咱们对《逍遥游》的理解是不是又深了一层?

《庄子·逍遥游》之四:不到更高维度,怎能看破生命的“真相”?

好,我们来看原文,庄子写道: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蜩、学鸠、斥鷃这类小虫小鸟,对于大鹏飞往南冥的“大动作”不以为然,它们笑道“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是啊,踏踏实实、舒舒服服活着多好,飞那么高,那么远,干嘛去呀?

这些质疑大鹏的声音,难道不是绝大多数人的想法?

老子的什么道啊,庄子的什么逍遥游啊,简直遥不可及,跟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

《庄子·逍遥游》之四:不到更高维度,怎能看破生命的“真相”?

西晋人郭象,最著名的《庄子》注解者,就给蜩、学鸠打了个圆场,写了这样一句话:

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郭象认为:大鹏并不一定比小鸟高贵,小鸟也不一定要羡慕大鹏的天池,只要符合各自的天性,都是一样的逍遥。

《庄子·逍遥游》之四:不到更高维度,怎能看破生命的“真相”?

这样的理解,当然符合我们的习惯性思维,一分为二,四平八稳。

可是,这是郭象自己的见解,而绝非庄子的意思。

当然,本身只是个寓言,没必要争论太多是非。

在此只想强调一点,庄子作“小大之辩”,显然是站在“大鹏”这边的。

或者说,他看重的是以“大鹏”为象征的高维度生命,而非以小虫小鸟为象征的现实生活,所以他说: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这段话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探索内在的路上走得越远,他身上承载的意义就越大,也越难被人理解。

后边他又举了很多大和小的例子,意思一样,不多说了。

总之,庄子认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庄子·逍遥游》之四:不到更高维度,怎能看破生命的“真相”?

那么,一般人眼里华而不实的“大”,到底有什么好的呢?

庄子没有明说,只一句“此小大之辩”,就将大鹏这一页轻轻翻过去了。

这很像禅宗的风格,总是把问题摆出来,却不给结论,自己悟去。

当然,《逍遥游》的结尾,庄子是有答案的,我们以后会提到。

在这里,我想引用《当下的力量》里的一句话,来聊聊“大”的好处,也给“鹏飞南冥”这一节做个小结。

《庄子·逍遥游》之四:不到更高维度,怎能看破生命的“真相”?

埃克哈特这样写道:

“你将会认识到,你不再是这个陌生宇宙中一个无意义的小碎片——短暂地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浅尝欢乐之后随即遭受痛苦,最后还要面对最终的幻灭。”

以上,才是“小”真正面对的现实。接下来他又说:

“在外在的形式下面,你是与一些非常广大、非常浩瀚、非常神圣的东西相联系的。”

这当然说的是“大”。

《庄子·逍遥游》之四:不到更高维度,怎能看破生命的“真相”?

我想,埃克哈特说出了庄子有意不说的话,庄子的“逍遥游”,他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说的正是和一些非常广大、非常浩瀚、非常神圣的东西相联系。

而接下来,庄子将“小大之辩”扩展到了几种不同境界的人,完全颠覆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请继续阅读《庄子·逍遥游》之五:人生三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