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阅读分享06-婴儿期的情感引导

上篇我们分享了“情感引导”式教育的方法步骤,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作者将幼儿的成长过程分为婴儿期、2-3岁、4-7岁三个阶段,分别介绍在不同年龄段,要如何实施情感引导式教育

婴儿期的情感引导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阅读分享06-婴儿期的情感引导

婴儿期是指孩子刚出生到两岁前的阶段,这一时期是情感引导的准备时期

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缺少互动的环境,那么可能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社交能力;如果孩子得到充分照顾和关爱,更利于孩子形成友善的性格,有能力去维持长期和健康的情感关系。

如何给到孩子足够的情感关爱?

新生儿不会被惯坏

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大脑发育水平的限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自我安慰的能力也极其有限,几乎完全依赖于照顾他的人。

父母不要害怕把宝宝宠坏,而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照顾宝宝,随时关注宝宝的每一个反应,认真观察他们的肢体语言,包括微笑,皱眉,流泪,哭泣,皮揉眼睛等等。

父母几乎和孩子共生,成为一个解读孩子的专家,这样才能搞清楚孩子什么时候需要单独呆着,什么时候需要安静一会儿。

你的直觉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应当去合伙摇晃和拥抱,你的宝宝也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让孩子休息和享受宁静。

及时给到孩子安抚,不要让孩子一直哭

有观点认为,应该让新生儿养成定时喝奶睡觉的习惯,父母不必太在意孩子的哭闹,还有所谓的哭声免疫法。

作者认为,6个月以下的孩子仍然需要父母用哄劝和安慰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安心和平静地入睡。

婴儿需要父母的陪伴

有专业专门的机构针对儿童生活环境做过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在温馨和丰富的社交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有满足感,心里也更加平衡。

也就是说孩子需要的不是各种各样的玩具,而是你本人和他的互动沟通、情感交流。

父母可以通过和宝宝说话,模仿宝宝的声音,触觉游戏(比如抚摸、做操),眼神交流等。促进良性沟通,加深情感。

安抚毯、毛绒玩具和安抚奶嘴

很多家长担心安抚毛毯、毛绒玩具、还有安抚奶嘴这类物品会导致孩子在情感上一直长不大。

而实际上一件心爱的具有安抚作用的物品,可以帮助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培养他一个自我安慰的能力。

因为幼儿不善于调节自我的情绪,因此需要一个过渡性的物品来帮助安慰他们,这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加安宁的状态。

父母们担心孩子会一直延续这种习惯。

其实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来自同龄人的压力,就会慢慢放弃安抚奶嘴,安抚玩具。

如果孩子每时每刻都抱着安抚玩具,或者年龄已经较大了,还抱着安抚玩具,那么家长就需要引起警惕,是不是孩子遇到什么压力或者问题。这并不是安抚玩具的错,安抚玩具只是起到了一个提醒提示的作用。

如何处理孩子的分离焦虑

婴儿最早在6个月的时候就会显现出分离焦虑的症状。

分离焦虑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孩子可能会在你离开房间时哭泣,有可能会一整天跟着你身后。

夜间哭闹也有可能是分离焦虑的表现,和爸爸妈妈分开睡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夜间哭闹也有可能是分离焦虑的表现,和爸爸妈妈分开睡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分离焦虑是在你还没离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酝酿。而且焦虑是可以传染的,你越是不放心离开,宝宝越是不放心把它交给别人看护,你的宝宝也会越发的忧虑。

父母可以用平凡的短暂离开来让孩子逐渐适应。 可以通过去邻居家待一会儿,或者下楼拿快递这些琐事,和宝宝演习一下短暂的分离。

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依赖物品,比如安慰毛毯,毛绒玩具。

不要偷偷摸摸地走,这会让孩子有更强烈的分离焦虑,他会更加担心你的随时消失。

父母不必为孩子的分离焦虑而内疚。父母可能会对孩子的依赖感到满足,有时又会感到厌烦,这都是正常的情绪。父母需要设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需要尊重孩子对安全感的需要。,这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晚间作息规律的重要性

孩子晚上不睡觉,各种闹腾,对于父母来说,是最折腾的事情。

晚上要哄娃,白天要工作、做家务,根本就没得休息。

要想孩子有好的睡眠习惯,一个固定的睡前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孩子放松,舒缓孩子的情绪,让他们感到安全稳定,更加容易入睡。

比如晚上陪孩子玩一会儿,消耗掉孩子多余的体力。

然后陪孩子玩一些舒缓的游戏,降低孩子的兴奋度。

固定的时间给孩子洗漱、换尿布、并换上睡衣。

每天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或者固定的睡前告别语。

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或是白噪音助眠。

了解了婴儿期孩子的情感交流,下一篇,我们分享,随着孩子的成长,有哪些父母容易忽视的地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