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她嫁给比自己大14岁的丈夫,后来丈夫官至正国级,儿子官至副国级

战争是残酷,但是在战争中滋生出来的爱情,却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一样,为战争增添了靓丽的色彩。战争中的恋人们是彼此的精神支撑和生活伴侣,在革命感情的鼓舞下,用最好的状态投入事业中去。而于若木和丈夫陈云的爱情就是这样的典范。

她嫁给比自己大14岁的丈夫,后来丈夫官至正国级,儿子官至副国级

于若木于1919年在山东济南出生,她的父亲被誉为山东省“四大教育家”之一,有着渊博的知识和优秀的涵养,她的本名“陆华”更是寄予了父母对她深沉的爱和美好的期待。

同时父母十分注重对她的教育,她自幼就接触古诗词,受到了良好的早期启蒙。父亲在该上学的年纪就把于若木送到了学校,接受老师更为专业的教育。

于若木在学校对共产主义思想有了初步的认知,并且十分认可这种思想,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将中国从当前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因此一毕业她就积极参与进中国共青团,将共产主义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更加了解并信任共产党。

她嫁给比自己大14岁的丈夫,后来丈夫官至正国级,儿子官至副国级

于若木在1937年的时候遇到了生命中的真命天子,也就是她后来的丈夫陈云。那一年她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被山东地方政府委派到陕北延安学习,于若木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这次难得的学习,之后又来到了中共中央党校,在这里继续学习深造。

彼时中国的战争正处于白热化状态,战争十分频繁,因此伤者也有所增加,因此医务人员比较短缺。为了更好地照顾战争中受伤的病患,于若木也来到了这里支援。

缘分使然,于若木照顾的

刚好就是陈云,主要负责陈云的一日三餐以及房间卫生等琐碎事务。从最初的陌生到逐渐的熟悉,两人之间的交谈也开始多了起来。

她嫁给比自己大14岁的丈夫,后来丈夫官至正国级,儿子官至副国级

善解人意思想进步的于若木深深地

吸引着陈云;而陈云成熟稳重的气质,以及在战争中的骁勇善战也让于若云敬佩不已。两个人的心随着对彼此的了解越靠越近。

虽然相差14岁,但是两人还是冲破了年龄的差距,最终确定了恋爱关系。陈云也十分重视于若木的家人,在两人决定结婚前,陈云专门拜托别人去了一趟于若木山东的老家,将两人的恋爱和结婚的打算告诉了于若木的父母。

于若木的父母对两人的婚事十分赞同,送上了温暖的祝福。两人最终在1938年的3月举行了简单而温馨的婚礼,彼年于若木18岁,陈云33岁。

她嫁给比自己大14岁的丈夫,后来丈夫官至正国级,儿子官至副国级

当时婚礼是在延安举行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农家小院,但是却有很多中央的领导人都来到了这里,见证了两人的爱情和婚礼。

虽然比陈云年轻了十几岁,但是于若木却没有丝毫的骄纵和蛮横。相反,即便陈云因为工作的原因与她聚少离多,她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怨言,反而给予了陈云最大的支持。

而陈云则是将妻子当成了手心里的宝,处处照顾于若木的感情,尽自己的努力宠着于若木。两口子之间,自然会有一些摩擦和误会,但是两人最后都会冷静下来,将彼此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将这些问题尽快地解决掉,以免伤害到两人的感情。

有一段时间,于若木被下放安排到湖南衡东的五七干校学习劳动。那里吃的蔬菜主要靠单位自己种,而单位的厕所则是肥料的来源。

她嫁给比自己大14岁的丈夫,后来丈夫官至正国级,儿子官至副国级

掏粪这项重任也被分别安排给了他们所在的几个小组,很多同志考虑到当时的于若木已经将近五十,身体状况不好,想要给一点“特殊”照顾,不用参加掏粪工作,但于若木本人却毫不在意,甚至和别人抢着干,说要把这个“掏粪工”干好。

这位老革命的作风和情怀由此可见一斑。后来,陈云成为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位列正国级,这也是党和国家对他之前工作的肯定和嘉奖。

而回到北京的于若木则是醉心研究营养学,并成功制定出了营养指南书籍,旨在提高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

感情十分好的夫妻两人生下了二子三女五个孩子。都说龙生龙凤生凤,于若木和陈云的孩子也都继承了父母良好的基因,加上父母的言传身教,都成为了比较优秀的人。

她嫁给比自己大14岁的丈夫,后来丈夫官至正国级,儿子官至副国级

特别是大儿子陈元,自幼就学习优异的他大学就读于清华大学,毕业后在我国多个重要部门工作,兢兢业业地进行自己的工作,曾经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于若木和陈云相识相恋与年少,在婚后的日子里相互扶持,做出了卓越的成绩,成为了彼此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伴侣。

而且他们十分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也成为了对祖国有用的人才,用自己的力量报效祖国。

她嫁给比自己大14岁的丈夫,后来丈夫官至正国级,儿子官至副国级

携手一生的两人,用自己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爱情最本身的模样,感知生活最真实的状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