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散文 | 孙殿镔:陈云请假

陈云请假

图文/孙殿镔

散文 | 孙殿镔:陈云请假

1969年10月,陈云被下放到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厂子里负责对接陈云工作的,是厂办主任马俊。

陈云很谦逊随和。马俊称他“首长”,他喊三十多岁的马俊“老马”。陈云说自己是来“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经常走到工人中间,一起学习交流。他言语精炼幽默,态度亲切务实,很受大家的爱戴。一位工人特意为陈云做了一个小马扎,陈云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他高兴地说:“我要把这个马扎带回北京去,告诉毛主席,这是工人师傅为我做的!”

至1972年4月离开,陈云单单召开座谈会就有100多次。座谈交流时,陈云发现厂里当时受政治运动冲击过大,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上面,就提醒应该研究研究生产。他鼓励说真话,一次,一位青年工人说:“文化大革命成绩最大最大,损失最小最小。”陈云追问是他的真心话吗,青年工人不好意思地说是从报上看来的。

几次座谈会后,马俊很快发现,陈云的记忆力惊人。只要是和他座谈过一次的人,再遇到时,陈云总能准确喊出对方的名字;马俊却做不到,每次要看着名单点名。对此,马俊钦佩不已。陈云笑着说:“其实,我这是锻炼出来的。我30多岁时能记住2000多人的名字呢。你想,我做群众工作、带部队,不记住人家的名字怎么行?怎么开展工作啊?”

有一天,马俊收到一张请假条:“马骏同志,今天24日下午3时,食堂班组会,我因事不能参加,请假。明日25日,食堂班组会,我准时参加,请告食堂同志。陈云,23日上午。”这是陈云亲笔书写的,末尾“23日”是笔误,应是24日。

看着这张请假条,马俊激动不已。陈云一点儿中央首长的架子也没有,组织纪律性很强。其实,他完全可以让秘书代劳,给马俊打电话就行。这张请假条,被马俊一生珍藏着。

陈云严于律己,对自己的孩子也严格要求。

1968年,陈云小女儿陈伟华被分到怀柔,在一公社做小学教师。刚去时,她很想家。有一次,不是周末,她冒雨走了很长的山路,好不容易回到北京的家。谁知得知她没请假,等待她的不是父亲的欢迎,而是他严肃的批评。陈云说:“乡村里孩子们上学不容易,他们的功课缺不得。你要安心在那里工作,教好书、育好人,还有守纪律,不要搞特殊,早点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陈伟华若有所悟,点头称是,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回去了。从此,她踏踏实实在那里工作。再回家时,陈伟华都忙着四处奔波,替同事和村里的乡亲们买东西。陈云很高兴,夸她真成怀柔人了。

后来,陈伟华考上了北师大。毕业后,在陈云的影响下,她主动放弃在政府部门的条件优越的工作,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历史教师。

陈云要求子女做到“三不准”:不准坐他的车、不准看他的文件、不准进他的办公室;还要做好两件事:读好书,做好人。日理万机的陈云亲自给孩子们列出必读书目,循循善诱,指导孩子们阅读。他经常对子女讲做人的道理:要做正派的人,要做心态平和的人,要乐于做普通人。

虽然要求严格,陈云并不束缚子女的个性发展。小儿子陈方回忆父亲:“他从不刻意让我们按照什么标准去生活,不让我们按照他设定的想法去工作,而是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他常给我们讲,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022年4月9日星期六上午

散文 | 孙殿镔:陈云请假

【作者简介】孙殿镔,男,1974年1月出生,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现为一名小学校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传播思想里的正能量,是他天然的爱好,更是他自发的责任。“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是他非常喜欢的格言;“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则是他的座右铭。从中,可见他的善良、理性、勇敢和乐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