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名将王诚汉恍然大悟:妙极了,就让日军尝尝这种战术的滋味

王诚汉是我军历史上一员骁勇善战的名将,1955年成为新中国开国少将,1988年晋升上将。他戎马一生,打过不少非常漂亮的胜仗,尤其是解放大西南作战、抗美援朝和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留下了无数光辉战例。

鲜为人知的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指挥过一次战斗,虽然规模较小,却颇具特色,将游击战十六字诀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那是在1944年腊月,时任八路军河南分区豫西支队三十五团团长的王诚汉,率部在河南登封、偃师、巩县交界处活动,他决心捣毁日军一〇〇师团山田大队设在佛光峪寺的据点。

名将王诚汉恍然大悟:妙极了,就让日军尝尝这种战术的滋味

开国将军王诚汉

这天深夜,战士们都熟睡了,王诚汉还独自坐在小油灯下,聚精会神地学习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他研究来研究去,忽地恍然大悟,情不自禁地说道:“妙!妙!妙极了!咱就让日军尝尝这种战术的滋味!”

为了疲惫敌人,寻机端掉山田大队的据点,王诚汉从侦察排挑选了五名身手敏捷、机灵能干的战士,组成一支“猴子兵”,经常在民兵和当地群众的配合下,神出鬼没地骚扰日军据点。

他们按照王诚汉的指示,采取灵活的“敌驻我扰”战术,有时东打一枪西打一枪迷惑日军,有时干掉日军的哨兵转身就走……由于他们人少,目标也小,行动又极其迅速,日军摸不清他们的规律,吃尽了他们的苦头。

名将王诚汉恍然大悟:妙极了,就让日军尝尝这种战术的滋味

就这么五个“猴子兵”,竟把一个日军大队折腾得惶惶不安、疲惫不堪。

山田及其部众惧怕八路军偷袭据点,绞尽脑汁后想出一条“妙计”:每天深夜后,把部分兵力偷偷撤离寺庙,移居五里外的柴沟,仅留下一个中队坚守寺庙。如果八路军来偷袭,再回兵与八路军决战。

王诚汉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将计就计,在除夕之夜来个“敌疲我打”,彻底捣毁佛光峪寺的日军据点。

12月31日夜晚,他亲自率领两个连由箕山腹地的白栗坪出发,迎着呼啸的寒风,涉过冰冷刺骨的颍河,穿过敌占区,翻越了中岳西麓的群山,快速急行军八小时,于次日凌晨4时许,突然包围了日军据点。

名将王诚汉恍然大悟:妙极了,就让日军尝尝这种战术的滋味

寺庙大殿里一片漆黑,熟睡在南北厢房里的日军,不时传出一阵阵呼噜声。寺庙前的古柏树下有两名抱着枪打瞌睡的日军士兵。楼上北厢房顶还有一个日军瞭望哨。

王团长命令部队:要绝对肃静,不要过早惊动敌人。没有命令,不得开枪,要用刺刀、手榴弹解决战斗。

漆黑的夜,山林里格外寂静,侦察排的捕俘能手神不知鬼不觉地解决了敌哨兵后,八连突击班的勇士纵身飞越了围墙,扒上了二楼的南厢房,接着一脚蹬开了门,用冲锋枪横扫日军宿舍,击毙了不少鬼子。

名将王诚汉恍然大悟:妙极了,就让日军尝尝这种战术的滋味

二连突击班也同时搭人梯爬上寺庙大殿房顶,轻轻地揭开瓦片,冲锋枪横扫殿堂,一枚枚手榴弹在殿堂内爆炸着。

南北厢房里熟睡中的日军惊醒后,都惊惶失措地窜了出来,而迎接它们的便是手榴弹、子弹头,也都惨叫着一个个倒下。

二排长张振书命令爆破组,立即把寺院围墙炸开一个大洞,他带领全排神速冲迸院内,各种武器一齐开火,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来。随后又在火力掩护下架起云梯登上北楼,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按理说,八路军战士在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武器装备各方面都远远比不上日军。正常情况下,八路军战士拼刺刀是没法跟日军比的。

名将王诚汉恍然大悟:妙极了,就让日军尝尝这种战术的滋味

不过这次偷袭很成功,日军搞不清八路军有多少人,心中难免惊惧,因此反倒让八路军占了上风。

战士张大勇纵身跳进庙堂,立即端起刺刀向日军猛扑过去。他拼杀熟练,动作勇猛,眨眼功夫,三个鬼子便惨叫着败倒在他的刺刀下。

张振书也非常勇猛,他左拼右刺,却在捅倒了几个鬼子后,不幸被敌人刺中胸膛,壮烈牺牲。

战士们看到张排长英勇地倒了下去,个个义愤填膺,以更加顽强、勇猛的动作同敌人展开了拼杀。

名将王诚汉恍然大悟:妙极了,就让日军尝尝这种战术的滋味

寺庙里十几个侥幸逃脱的日军士兵,被八路军的突然袭击吓破了胆,狼狈不堪地冲到庙门口,准备夺路而逃。

没想到王诚汉早已安排了一组奇兵,那就是两名手持战刀、怒目圆睁的“大力士”,专门把守着大门,等候砍杀逃出来的敌人。结果日军出来一个被劈一个,根本无处可逃。

经过十几分钟的激战,这次战斗就胜利结束了,三十五团将士全歼守敌。王诚汉手持刚缴获的日军指挥刀,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命令部队:“时间差不多了,敌人的援军也快到了,按照‘敌进我退’的原则,部队马上转移!”

就在三十五团撤离战场不到十分钟后,日军指挥官山田果然大队主力前来增援,却扑了个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