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誠漢是我軍曆史上一員骁勇善戰的名将,1955年成為新中國開國少将,1988年晉升上将。他戎馬一生,打過不少非常漂亮的勝仗,尤其是解放大西南作戰、抗美援朝和保衛祖國邊疆的戰鬥,留下了無數光輝戰例。
鮮為人知的是,他在抗日戰争時期曾指揮過一次戰鬥,雖然規模較小,卻頗具特色,将遊擊戰十六字訣的精髓發揮得淋漓盡緻。
那是在1944年臘月,時任八路軍河南分區豫西支隊三十五團團長的王誠漢,率部在河南登封、偃師、鞏縣交界處活動,他決心搗毀日軍一〇〇師團山田大隊設在佛光峪寺的據點。

開國将軍王誠漢
這天深夜,戰士們都熟睡了,王誠漢還獨自坐在小油燈下,聚精會神地學習遊擊戰術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
他研究來研究去,忽地恍然大悟,情不自禁地說道:“妙!妙!妙極了!咱就讓日軍嘗嘗這種戰術的滋味!”
為了疲憊敵人,尋機端掉山田大隊的據點,王誠漢從偵察排挑選了五名身手靈活、機靈能幹的戰士,組成一支“猴子兵”,經常在民兵和當地群衆的配合下,神出鬼沒地騷擾日軍據點。
他們按照王誠漢的訓示,采取靈活的“敵駐我擾”戰術,有時東打一槍西打一槍迷惑日軍,有時幹掉日軍的哨兵轉身就走……由于他們人少,目标也小,行動又極其迅速,日軍摸不清他們的規律,吃盡了他們的苦頭。
就這麼五個“猴子兵”,竟把一個日軍大隊折騰得惶惶不安、疲憊不堪。
山田及其部衆懼怕八路軍偷襲據點,絞盡腦汁後想出一條“妙計”:每天深夜後,把部分兵力偷偷撤離寺廟,移居五裡外的柴溝,僅留下一個中隊堅守寺廟。如果八路軍來偷襲,再回兵與八路軍決戰。
王誠漢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決定将計就計,在除夕之夜來個“敵疲我打”,徹底搗毀佛光峪寺的日軍據點。
12月31日夜晚,他親自率領兩個連由箕山腹地的白栗坪出發,迎着呼嘯的寒風,涉過冰冷刺骨的颍河,穿過敵占區,翻越了中嶽西麓的群山,快速急行軍八小時,于次日淩晨4時許,突然包圍了日軍據點。
寺廟大殿裡一片漆黑,熟睡在南北廂房裡的日軍,不時傳出一陣陣呼噜聲。寺廟前的古柏樹下有兩名抱着槍打瞌睡的日軍士兵。樓上北廂房頂還有一個日軍瞭望哨。
王團長指令部隊:要絕對肅靜,不要過早驚動敵人。沒有指令,不得開槍,要用刺刀、手榴彈解決戰鬥。
漆黑的夜,山林裡格外寂靜,偵察排的捕俘能手神不知鬼不覺地解決了敵哨兵後,八連突擊班的勇士縱身飛越了圍牆,扒上了二樓的南廂房,接着一腳蹬開了門,用沖鋒槍橫掃日軍宿舍,擊斃了不少鬼子。
二連突擊班也同時搭人梯爬上寺廟大殿房頂,輕輕地揭開瓦片,沖鋒槍橫掃殿堂,一枚枚手榴彈在殿堂内爆炸着。
南北廂房裡熟睡中的日軍驚醒後,都驚惶失措地竄了出來,而迎接它們的便是手榴彈、子彈頭,也都慘叫着一個個倒下。
二排長張振書指令爆破組,立即把寺院圍牆炸開一個大洞,他帶領全排神速沖迸院内,各種武器一齊開火,打得敵人擡不起頭來。随後又在火力掩護下架起雲梯登上北樓,同日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
按理說,八路軍戰士在身體素質、訓練水準、武器裝備各方面都遠遠比不上日軍。正常情況下,八路軍戰士拼刺刀是沒法跟日軍比的。
不過這次偷襲很成功,日軍搞不清八路軍有多少人,心中難免驚懼,是以反倒讓八路軍占了上風。
戰士張大勇縱身跳進廟堂,立即端起刺刀向日軍猛撲過去。他拼殺熟練,動作勇猛,眨眼功夫,三個鬼子便慘叫着敗倒在他的刺刀下。
張振書也非常勇猛,他左拼右刺,卻在捅倒了幾個鬼子後,不幸被敵人刺中胸膛,壯烈犧牲。
戰士們看到張排長英勇地倒了下去,個個義憤填膺,以更加頑強、勇猛的動作同敵人展開了拼殺。
寺廟裡十幾個僥幸逃脫的日軍士兵,被八路軍的突然襲擊吓破了膽,狼狽不堪地沖到廟門口,準備奪路而逃。
沒想到王誠漢早已安排了一組奇兵,那就是兩名手持戰刀、怒目圓睜的“大力士”,專門把守着大門,等候砍殺逃出來的敵人。結果日軍出來一個被劈一個,根本無處可逃。
經過十幾分鐘的激戰,這次戰鬥就勝利結束了,三十五團将士全殲守敵。王誠漢手持剛繳獲的日軍指揮刀,并未被勝利沖昏頭腦,他指令部隊:“時間差不多了,敵人的援軍也快到了,按照‘敵進我退’的原則,部隊馬上轉移!”
就在三十五團撤離戰場不到十分鐘後,日軍指揮官山田果然大隊主力前來增援,卻撲了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