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谷中蛟这个小角色叛变,38军为何损失6千人?王近山轻敌是主因

1952年8月下旬,38军接到了上级要求攻占白马山的命令。当时梁兴初已经调任西海岸指挥部副司令员,38军军长一职由副军长江拥辉接任。白马山距铁原仅有十公里左右,南朝鲜伪第9师为了守住这个战略要地,修建了星罗棋布的地堡和工事,阵地前沿还埋设了大量的地雷。针对这种情况,江拥辉决定以奇袭为主。

谷中蛟这个小角色叛变,38军为何损失6千人?王近山轻敌是主因

为此他让担任主攻的114师提前6周就开始练兵,并且专门找有蛙叫声的地方练潜伏。队伍经过,蛙叫声突然停止为不合格,蛙叫如常为合格。114师之所以下这么大功夫练潜伏,就是为了在战斗发起时出其不意,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然而就在白马山战役发起的前4天,一个意外情况出现了,114师340团7连一个名叫谷中蛟的文化教员叛变投敌了。

谷中蛟的级别只相当于一个排级干部,是个小角色,但340团是这次战役的突击团,而7连又是该团选定的尖刀连,谷中蛟因此掌握了我军发起白马山战役的具体时间和340团的进攻路线。谷中蛟的叛变,使38军的进攻计划完全透明了,114师一个多月的潜伏全都白练了。面对突发情况,江拥辉立即采取了补救措施,决心不按原计划打了。

谷中蛟这个小角色叛变,38军为何损失6千人?王近山轻敌是主因

很快江拥辉就重新制定了两个作战方案。方案一是立即提前发起进攻。理由是谷中蛟才刚叛逃过去,由于他的级别较低,敌人对他提供的情报不一定相信,肯定要花时间进行核实。敌人核实完后,不论重新调整部署还是请求派兵支援,都需要一定的时间。38军此时突然提前发起攻击,仍然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方案二和方案一则完全相反,那就是将白马山战役延后十天半月再进行。谷中蛟叛变后肯定会将他所知道的情况全部告诉敌人,伪9师核实后也会做出相应的部署。此时如果我军突然不打了,敌人势必会怀疑谷中蛟提供的是假情报,继而放松警惕。到那时38军再进攻白马山,胜算将会大大提高。

谷中蛟这个小角色叛变,38军为何损失6千人?王近山轻敌是主因

不论采用哪个补救方案,白马山战役的结局都有可能改写。但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却把这两个方案都给否决了,坚持按原计划发起白马山战役。王近山15岁就参加了红军,打仗以勇猛著称,是二野著名的猛将。第三兵团入朝后,王近山根本就没把美军放在眼里,第五次战役预备会上他曾当众表态说:把美军赶下海不成问题。

连美军都不放在眼里的王近山自然更不会把南朝鲜伪军放在眼里了,在他看来,伪军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38军这支王牌一出击,敌人还不乖乖就擒?因此当江拥辉请求变更作战计划时,王近山当场就给否决了,并对江拥辉说:你拿这么大一把牛刀杀鸡,还哆嗦?话说到这个份上,江拥辉只能按时发起白马山战役了。

谷中蛟这个小角色叛变,38军为何损失6千人?王近山轻敌是主因

强攻本来就不好打,加上伪军早已做好了准备,又得到了美军9个炮兵营和44辆坦克的支援,防守火力大为增强。38军的官兵们虽然英勇奋战,但进展甚微,最终经过9个昼夜的激战,38军没能攻下白马山,还付出了6000多人的伤亡代价。白马山战役之所以失利,谷中蛟叛变固然是一个因素,但如果王近山不轻敌,同意江拥辉变更作战计划,战役的结果或许会好得多。

抗美援朝是我国的立国之战,这一战打出了军威和国威,令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著名作家李峰所著的《

决战朝鲜》以翔实的史料全面揭开了朝鲜战争台前幕后的诸多历史真相,如中美苏朝最高领导层的博弈较量,朝鲜人民军南征的真相,中国出兵朝鲜真相,中美军战力真实对比,苏联对华军援、空军参战的内幕,志愿军战俘的真实境遇,板门店谈判过程等等,破除了有关朝鲜战争的种种迷思与误解,非常真实出彩。

是一本不能不读的好书。白金珍藏插画版现价只要69元,点击【去看看】就可以购买。

); }

决战朝鲜 【翘楚书屋】

¥69

购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