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邦明知吕后心狠手辣不会放过戚夫人,为何不让吕后陪葬呢?

生活在帝王之家,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可是在无尽的荣华富贵背后,也总是存在着一些危险的,毕竟帝王之家,可不是寻常百姓之间,面对的各种尔虞我诈以及勾心斗角,只要稍微不小心,就可能命丧黄泉。

作为帝王之家的那点事,刘邦的老婆吕雉和戚夫人两人之间的矛盾算得上是人尽皆知的了,戚夫人最终被吕雉做成人彘而亡,残忍至极,于是很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刘邦明明知道吕雉心狠手辣,为何不让吕雉去给自己陪葬呢?

刘邦明知吕后心狠手辣不会放过戚夫人,为何不让吕后陪葬呢?

从刘邦自身而言:吕雉不至于陪葬

吕雉是刘邦的正妻,想当年刘邦在沛县一无所有,还成天和寡妇混在一起之际,二十多岁的千金小姐吕雉就在吕太公做主的情况下嫁给了已经四十多岁的刘邦,从而让刘邦的人生开始有所起色,在吕太公的帮助下,刘邦结识了不少权贵,这一切为刘邦后来的基业奠定基础。

当刘邦结婚生下刘盈之后,自己因为犯事经常东躲西藏,家中父母以及孩子甚至农活,都是从小就娇生惯养的吕雉在负责的,后来好不容易刘邦做出一些成绩,结果刘邦又离开沛县去了其他地方。

吕雉一直在家中照顾刘邦的孩子和父亲刘太公,刘邦则是在彭城花天酒地,与戚夫人你侬我侬,全然忘记了家中黄脸婆吕雉的存在,等到有一天刘邦良心发现,打算把吕雉接到彭城来享福,结果在半路上刘邦刚刚抢占的彭城就遭遇项羽偷袭,最终溃败不堪,吕雉与刘邦父亲被项羽于乱军之中俘虏,两人在项羽那里整整待了2年零4个月。

等到刘邦取得胜利之后,终于把刘太公和吕雉接回来,可是这个时候刘邦依旧对戚夫人更加关心,对待吕雉,似乎空有夫妻之名分,而没有夫妻之情了,也就是在这些时候,吕雉爆发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惊人潜力,帮助刘邦铲除了诸如韩信之类的功臣。

刘邦明知吕后心狠手辣不会放过戚夫人,为何不让吕后陪葬呢?

刘邦对待吕雉,虽然说没有爱情,但是至少还是有感恩之情的,不管戚夫人多么美丽动人,刘邦心中始终还是有着吕雉的一席之地,觉得愧对吕雉,再加上吕雉所生的儿子刘盈可是嫡长子,按照继承制度来看,是要继承刘邦大业的,母凭子贵,刘邦对吕雉也不敢太过分。

结合当时的所有历史背景、吕雉的身份地位以及刘邦对吕雉的亏欠,刘邦就算对吕雉有意见,就算他已经明白吕雉心狠手辣,作为一个丈夫,刘邦也不至于要让吕雉去给自己陪葬,甚至说想要杀掉吕雉,于情于理都是不合适的。

刘邦能够从一无所有最终奋斗成为皇帝,他心中当然有明辨是非和权衡利弊的能力,所以在这种大事情上,刘邦当然不会过分偏袒戚夫人的,虽然说刘邦晚年确实也曾有过废除刘盈太子之位,改立刘如意的想法,可是在现实面前,很快刘邦就想通放弃了这种想法,在国家大事与私人感情之间,刘邦很明智,必然会选择国家大事。

对吕雉而言:已经仁至义尽了

对于刘邦而言,不仅不可能杀掉吕雉或者让吕雉陪葬,反而还会觉得自己有些愧对吕雉,从而在权力和物质方面多弥补一下吕雉母子,而对于戚夫人而言,刘邦更多投入的是恩宠和陪伴,作为一家之主的刘邦而言,这种安排是很合适的。

刘邦明知吕后心狠手辣不会放过戚夫人,为何不让吕后陪葬呢?

吕雉自从跟随刘邦之后,经历了很多大风大浪,也是一个明事理之人,她明白刘邦乃是一国之君,自己不可能要求刘邦独善其身只爱自己一人,刘邦雨露均沾那是正常现象,吕雉也是能够理解的,可是戚夫人偏偏没有搞清楚自己的位置。

吕雉面对自己老公被戚夫人横刀夺爱,也就类似于戚夫人在吕雉不在刘邦身边的时候抢走了刘邦,对于一个正常女人而言,对这种行为本来就有些不爽,可是吕雉依旧努力克制自己,没有过多表现出对戚夫人的不满,而是以后宫之主的身份和度量不断忍让戚夫人。

结果戚夫人变本加厉,先是在宴会上用嘴去喂刘邦喝酒,直接影响了吕雉的后宫之主地位,算是对吕雉的一种公然挑衅,随后戚夫人又蛊惑刘邦废除太子刘盈,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这件事算是彻底激怒了吕雉,让吕雉不得不对戚夫人有所防范。

所以在刘邦去世后,吕雉为了防止戚夫人和刘如意对刘盈的皇位产生威胁,就把戚夫人关起来,原本这个时候吕雉还不想杀害戚夫人,奈何戚夫人自己再次作死,写了一首诗歌来讽刺吕雉,最终将吕雉惹怒,不仅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还杀害了年轻的刘如意。

刘邦明知吕后心狠手辣不会放过戚夫人,为何不让吕后陪葬呢?

从戚夫人被吕雉收拾的整个过程来看,说实话吕雉已经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她在步步忍让,戚夫人就在步步紧逼,换成是其余度量小一些的女人,估计刘邦只要一去世,迅速就会将戚夫人残忍杀害,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

对戚夫人而言:天真还作死

戚夫人应该算得上是整个事件的主角了,她的存在,是十分特别的,她自始至终始终没有搞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位置,错误以为自己才是后宫之主,根本就没有把吕雉放在眼里。

最开始阶段,当吕雉这个后宫之主已经从项羽那里回到刘邦身边的时候,戚夫人就应该有所收敛,可是这个时候戚夫人故意在宴会上把酒放在自己嘴里,随后喂给刘邦,刘邦又用同样方式喂了戚夫人,当时在场的所有刘邦妃子,估计都对戚夫人恨得牙痒痒,但凡有一些情商的人,都不会这样干。

那么刘邦难道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戚夫人会成为众矢之的么?当然并非如此,以刘邦识人用人的能力和眼光来看,戚夫人是什么角色,吕雉又是什么角色,刘邦完全清楚,可是他为何还要这样做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刘邦对戚夫人不过是走肾而非走心。

刘邦明知吕后心狠手辣不会放过戚夫人,为何不让吕后陪葬呢?

另外一个事实就足以证明这个观点,当戚夫人提出让刘邦废除刘盈,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时候,刘邦只是意思性提了一下这件事,在大臣的反对下,刘邦就不了了之了,难道刘邦不知道这样做会给戚夫人母子带来什么后果么?

很显然刘邦也是知道的,可是戚夫人一哭二闹三上吊,压根也不会听刘邦理性的分析,为了敷衍戚夫人,刘邦只能这样做了,就算是后来结局悲催,刘邦也不管不顾,但凡他对戚夫人有足够的深情,显然不会这样眼睁睁看着戚夫人一步一步作死的。

刘邦不过是逢场作戏,戚夫人还天真以为刘邦对自己多么深情,这既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愚昧,更加糟糕的是,刘邦明明就没有对自己多么走心,戚夫人还要天真地仗着和刘邦的关系去作死。

这就无异于是自己靠山不给力,自己还要去得罪更加强大的敌人,结局可想而知了,只是可悲的是,戚夫人最终不仅把自己作死了,还将自己年轻的儿子刘如意也牵连而死。

刘邦明知吕后心狠手辣不会放过戚夫人,为何不让吕后陪葬呢?

结语

对于刘邦而言,他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根本就不可能无疾而终,就算是他想要改立太子,又岂是他人能够阻挡的?从种种事实来看,刘邦对吕雉充满愧疚,对戚夫人逢场作戏,以至于最后刘邦去世后,留下两个女人继续争斗,只是这场戏的结局,从戚夫人跟随刘邦并且不断作死之时,就已经注定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