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人出行讲“排面”:普通人架马游船,而有身份的都坐“房车”

古人出行讲“排面”:普通人架马游船,而有身份的都坐“房车”

先秦战车

交通工具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一个时代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现,是整体军事、经济、科技甚至社会地位的综合衍生。但在古代社会里,社会物质和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彼时人们所能选择的出行交通方式比较有限而且速度很慢,之后伴随封建制度的逐步发展,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蒙上了“封建”阶级思想,就连交通工具上的车马都不例外。

古人代步工具“花样多”——骑马坐船

1、以马为代表的牲畜交通工具

人类最原始的交通工具就是以马为代表的动物,除了马以外还有牛、驴、骡子等。正是因为对于这些具有实际生产效用动物的驯化,使得人类开始扩大了生存范围和活动空间。在二十世纪末,全世界范围内众多专家学者参与的“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活动中,有许多人将票投给了干草,也就是牲畜的饲料。原因是这种干草料的发明使人类摆脱了自然对于畜力的束缚,可以长期在不同地区扩大活动,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使得更多的生产资料被发现和利用。

2、因轮而生的畜动力车子

我国历史上对于车的应用时间非常早,早在黄帝大战蚩尤时就有黄帝造指南车的传说。实际上车的出现与轮子的发明密不可分,在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轮子。古人在需要运输物资时逐渐发现仅靠人力或畜力的效率很低,便寻找替代品。将轮子应用到运输中则能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

古人出行讲“排面”:普通人架马游船,而有身份的都坐“房车”

河姆渡遗址

畜力作为动力的车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普遍使用牛来拉车。直到先秦时期出现了马车,但主要是用做军事用途,称为“乘”,音同圣。东周时期列国的军队在作战时是按照乘来编制的,一辆战车有驾车者一名,左右持武器者两名,随车作战的步卒甲士七十二名。也就是说一“乘”的士兵数量是七十五人,千乘之国则代表拥有七万五千规模的军队,而万乘之国就是七十五万的兵力。

3、早期出租车——轿子

轿子是我国文化的特殊产物,并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轿子是夏朝时期。中国的轿子与西方的抬舆虽然都是依靠人力来扛起行走,但是中国的轿子已经明显的具备了某些房屋的特性,不像西方仅仅是把椅子用添加把手而已。最早的轿子是女子出行时使用的,到了明朝时四人抬及四人抬以上轿子逐渐成为官员出行的标配之一,普通人只有在红白喜事的时候可以使用,但是二人抬的小轿已经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类似于今天的出租车,可以随时租赁使用。

4、北马南船

古人早已总结过我国的交通工具特征,即“南船北马”,意为北方多依靠畜力走陆路交通运输,而南方因为水系发达加之山川众多,使用船只的情况较多。不仅在我国,在世界各地区船都被普遍应用,而且西方国家对于船的应用也更为普及和实用。

古人出行讲“排面”:普通人架马游船,而有身份的都坐“房车”

船泊

但并不是说我国的造船业没有亮点。在唐代、两宋和明初时,因为海洋贸易、军事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船舶设计与制造一度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唐代洪州制造的大型船只据说进不去波斯湾,因为当时波斯湾的水流湍急不利于大船航行。两宋时与南洋、西洋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各种类型的战船和商船层出不穷。明初时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宝船”更是以大闻名,比当时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最大的船舶还要大,一支舰队相当于一个南洋小国的军事实力。

天子与庶民“坐架”有别

至少从周代起,交通工具就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周朝对于天子、诸侯、士卿等各个等级的人所乘坐的马车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只有天子才能乘坐双驷马车,其余人依照等级逐渐降低马匹的数量。成语驷马难追就是取自马车飞快的意思,而驷马就是四匹马所拉的车,双驷就是八匹马的马车。

秦朝时统一天下,也对交通工具进行了管理和规定,并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作为了准则,使得人们自发的接受了统一的概念。秦始皇出巡时每次都要准备若干辆相同的御辇,以防止有人刺杀时直到他的具体位置。汉代建立之初因为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马车已经成为了相当奢侈的物品,高祖刘邦出行时都无法做到八匹马的颜色相同,许多官员只能乘坐牛车。

古人出行讲“排面”:普通人架马游船,而有身份的都坐“房车”

秦始皇御辇

两晋南北朝时期马逐渐失宠,在当时的士族思想严重,无论是骑马还是乘坐马车都是不入流的表现,也因为当时太多的政变与战争,马甚至成为了血光之灾的象征。此时由人抬挑的舆开始流行,因其舒适性和平稳性等优点被众多上流社会人士所接受,唐代时在皇宫之内已经流行这种交通工具,也为轿子的最终成为主流交通工具打下了基础。

北宋起轿子成为了官场等高层人物出游的标配,一直到清末都是官员的主要出行方式。将轿子文化做到“发扬光大”的是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建立后设置了森严的等级,官职分为十三级,最小的官阶为两司马,负责统领二十五个人,出行就要乘坐四人抬的轿子。洪秀全本人在皇宫基本不出门,但也备用六十四人抬的轿子。

人力移动的“行宫房车”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有军事方面使用的交通工具,普罗大众使用的车船,也有众多独树一帜的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的出现并不是以交通运输或方便为第一目的,大多是以突出自身尊贵的身份而被发明设计出来的,也就是炫富或者显示地位而用。

1、典型的“房车”:移动的住宅轿子

明万历朝的首辅张居正,因为身份崇高、大权在握,内有皇太后李氏、大太监冯保的支持,外有戚继光等将领的投靠,可以说在万历皇帝未成年时已经是当时实际的统治者。以张居正的身份和地位,自然不会将寻常的法规放在眼里。虽然明朝有着严格的官员出行标准,即在京大臣只能乘坐四人抬的轿子,出京时只能乘坐八人抬的轿子,即所谓的“八抬大轿”。张居正当时所使用的轿子则明显超出了这一标准,因为这个轿子需要三十二人抬。

这个三十二人抬的轿子是当时真定府专门制作的,按照今天的计算来说绝对不小于五十建筑平方米。内有书房和卧室两间,用于办公和生活需要,还有独立的卫生间使用。在轿子四周还有带栏杆的走廊,可以在旅途之中观赏风景。与张居正一同的还有两个贴身小厮,专门负责照顾张居正的日常。完全称得上是一座公寓了。

古人出行讲“排面”:普通人架马游船,而有身份的都坐“房车”

首辅张居正

2、太平天国的超豪华轿子

中国轿子的巅峰时期出现在清代晚期,具体说就是太平天国时期。张居正的三十二人抬轿子如果说是“公寓”的话,那么洪秀全和杨秀清的六十四人抬大轿和四十八人抬大轿就可以说是“别墅”等级的了。仅用“房车”已经不足以来形容了,应该称之为“堡车”了。

堡车既是一座小型的、可以移动的城堡。洪、杨二人是太平天国的领袖,早期一个负责宗教管理,另一个负责具体的军政事务。太平天国在创建,尤其是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后,制定了严格的乘坐轿子的规定。最低等的官员乘坐四人抬,身份越高抬轿子的人数越多。最高的就是洪秀全的六十四人抬和杨秀清的四十八人抬。

他们的轿子分上下两层,张居正的轿子所具有的一切格局和应用设施全都具备,上层主要用于生活,下面一层用于办公和接见臣属。更绝的是他们的轿子内部还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温控系统:由众多玻璃柜组成的水恒温系统。这些玻璃柜不仅可以在炎热的南方降低室内的气温,还可以饲养金鱼,供洪、杨两位天王闲暇时观赏。

3、隋炀帝的“行殿”、“行宫”

若是论好大喜功,恐怕中国历史上很难有能和隋炀帝比肩的人物。之前提到的交通工具还是在轿子上做文章,隋炀帝则直接让手下的宇文恺设计出可以移动的宫殿和城池,并命名为“行殿”、“行城”、“行宫”,即可以自由移动的宫殿、城池。

行殿较金銮宝殿来说规模较小,但是也能同时容纳数百人。外形完全仿造了金銮殿,甚至可以登高远望。在殿下装配了许多轮轴,也能拆分为若干个部分,运行起来十分方便。隋炀帝在出巡或者接见外国使臣时经常选择行殿,众多百姓和域外的胡人看到后都惊叹不已,以为神工所成,不是人间能够产生的。

行城则更是规模巨大。外表模仿城寨的形制,却可以移动。整座行城一百二十步见方,高达四丈二尺。设立两座城门,四角都有望敌楼。城底有可以拆卸的轴轮,停止时可以拆卸下来组成栅栏。城中还设有多重机关,如铁蒺藜、弩床等,城墙外围还有丝线、铃铛组成的报警装置,一旦触碰就是发出声音示警。

古人出行讲“排面”:普通人架马游船,而有身份的都坐“房车”

天王洪秀全

总结

我国古代的交通工具不仅是军事、生产所需的工具,在更多时候也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但是许多人挖空心思弄出了奇技淫巧的交通工具,如大型轿子、行殿、行城等,不仅对自身没有实际好处,反而损害了自己,甚至有亡国之祸。张居正就因为三十二人抬的轿子而被弹劾,并在死后被政治清算。隋炀帝、洪秀全等更是因为自身的腐败堕落而最终国破家亡。堪称古往今来炫富而不仁者鉴。

参考资料

1、《司马法》

2、《礼记》

3、《堪舆录》

4、《方技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