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聂荣臻救下敌人孩子,从此有了“日本女儿”,四十年后在中国相聚

我是狼君,一个陪您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聂荣臻元帅指挥所部投入到了对正太路日寇的破袭战中。在进攻日军控制的井轻煤矿的战斗中,八路军救起了两个日本孩子,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

聂荣臻救下敌人孩子,从此有了“日本女儿”,四十年后在中国相聚

1940年8月21日,正在前线指挥战斗的聂帅得知部队在战场上救了两个父母双亡的日本小姑娘,便下命令将她们接到了指挥所。聂帅说:“虽然日寇残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孩子是无辜的,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照顾。”

大约过了多半天,两个孩子被送到了指挥所。聂帅先抱起了襁褓中的婴儿,看她的伤口被包扎得很好,正安详地睡着,便嘱咐护士要好好护理这个孩子。聂帅知道部队缺医少药,婴儿受伤更是危险,便嘱咐一定要好好医治。

而后聂帅拉过稍大的孩子,亲切地询问她的名字,知道了小女孩叫“兴子”,这个女孩就是美穗子。聂帅见美穗子有些惊恐的表情,便拿出来一个甜梨,洗干净后递给美穗子吃。

聂荣臻救下敌人孩子,从此有了“日本女儿”,四十年后在中国相聚

随后聂帅嘱咐炊事班煮些粥给美穗子,还让警卫员上村子里找哺乳期的妇女,给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喂奶。吃饭时聂帅亲自给美穗子喂粥,美穗子也渐渐放下了警惕,开始拽着聂帅的裤子,跑前跑后的跟着他。

但当时战事越来越激烈,日寇扫荡频繁,部队经常转移,带着两个小孩子参加战斗肯定不妥。为了两个孩子的安全,于是聂帅便安排一个老乡,用挑子将两个孩子带到石家庄,交给日军收养。

怕两个孩子在路上哭,聂帅便亲自在美穗子的框中放上了许多梨子。聂帅还给日军写了一封信,向其说明两个孩子的情况,并在信中呼吁日军反思所作所为,起来反对日本军阀发动的这场不义之战。

聂荣臻救下敌人孩子,从此有了“日本女儿”,四十年后在中国相聚

两个小女孩儿被送走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聂帅却时常想起来这件事,还不时地为她们担心。但是战事紧张,聂帅也就失去两个孩子的消息,直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聂帅才有燃起了寻找这两个“日本女儿”的希望。

1980年,《人民日报》发表了姚远方的《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随后日本的《读卖新闻》予以转载,这篇报道在中日两国迅速引起重大反响,日本《读卖新闻》社的记者通过认真寻找,终于找到了居住在九州的美穗子。

此时的美穗子已经结婚生子,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同丈夫一起经营着一家杂货铺,生活幸福美满。她的小妹妹,就是同她一起被救出的尚在襁褓里的孩子,在被送到石家庄后,因伤不幸夭折。

聂荣臻救下敌人孩子,从此有了“日本女儿”,四十年后在中国相聚

1980年7月14日,美穗子一家特意从日本赶来中国,为的是当面向聂帅致谢,并一同带来了日本人民的慰问与敬意,当然带来的还有当年一部分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的歉意。

聂帅接见美穗子时,美穗子激动地热泪盈眶,一再感谢这位救命恩人。在与聂帅交谈时,美穗子送给了聂帅一盒干贝,说这是北海道渔民托她带给聂帅的,借此表达对中国人民的美好祝愿。

而后美穗子向聂帅表达了当年在正太路作战的旧日本军人的歉意,说这些旧军人再三要美穗子向中国人民转告:他们对不起中国人民,非常抱歉。聂帅听后说:两国人民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向前看,愿中日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兵戎相见。

聂荣臻救下敌人孩子,从此有了“日本女儿”,四十年后在中国相聚

这次见面,聂帅与美穗子便以父女相称,临别时聂帅送给了美穗子一幅松竹梅 “岁寒三友图”。寓意未来中日的友谊要像这寒冬里永不凋谢的松竹梅一样,保持勃勃生机。回国后美穗子特意将房屋加高,就是为了悬挂这幅画。

1986年5月5日,美穗子夫妇再次来华探望聂帅。美穗子说:“父亲(聂帅)要为我促进中日友好出力,希望促成我的家乡都城市和父亲的故乡江津市结为友好城市。”

1999年,聂帅诞辰100周年,在美穗子地四处奔走之下,以及中日两国的积极推动下,终于促成了两座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事后美穗子激动地说:“我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聂荣臻救下敌人孩子,从此有了“日本女儿”,四十年后在中国相聚

以德报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有时候看来是好的,在聂帅寻找“日本女儿”那时看也是好的。但放到现在来看,好像就未必了,对于现在的日本,则更适合原话了:“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出错,也想让更多人知道老一辈人的故事,请把它推荐给更多人吧。

本文章为狼君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