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越反击战,越南、俄罗斯以及日本的教科书,如何描述这场战争?

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中国近代各领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场战争的胜利为我国营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来发展本国经济等。

如果当时越南没有听从苏联的怂恿在中国边境

“惹是生非”

,且在当我国提出

和平交涉

的建议后接纳该建议,那么

这场战争本可以避免

。只不过处于国际大环境以及中苏越美关系的转变,这场战争最终还是正式拉开了序幕。

对越反击战,越南、俄罗斯以及日本的教科书,如何描述这场战争?

由于每个国家所处立场不同,这就导致各国在进行历史教科书编纂的时候,针对这场对越反击战给出了不同的描述,那么你知道

越南、俄罗斯以及日本

的教科书都是如何描述这场战争的吗?

对越反击战,越南、俄罗斯以及日本的教科书,如何描述这场战争?

越南教科书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越南作为这场战争的当时人,该国针对这场战争的怨怼非常明显。他们在描述这场战争的时候,将中国塑造成了侵略者形象。

众所周知,

对越自卫反击战仅仅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在即将打到越南首都河内的时候,我国认为该给的教训已经够了,因此之后果断选择班师回国,不过在回国的过程中,我国收回了曾经援助越南的几乎全部物资,并将一些无法带走的设备以及曾经帮助越南修建的工厂等建筑进行了拆毁。

对越反击战,越南、俄罗斯以及日本的教科书,如何描述这场战争?

这样做一来是因为越南已经做出了危害中国的事情,中国不是“圣母”,不会让这些资源留在越南,以让他们有再度进攻中国的资本;二来则是为了尽可能削弱越南的基础力量,

避免这个国家凭借我国提供率的资源卷土重来。

或许正是因为中国解放军部队当时采取了这样的手段,因此越南才会将中越战争定义为一场

“我国想要攻占越南、大肆掠夺资源以满足国内的需求的罪恶战争”。

对越反击战,越南、俄罗斯以及日本的教科书,如何描述这场战争?

不过在描述中越南完全抹除了本国曾侵吞中国边境领土,制造数起流血事件的记录,更甚至对战争的最后结果阐述为

“越南军队‘击退’了中国军队,中国军队‘狼狈’回国”

,实在是有些歪曲事实的厉害。

对越反击战,越南、俄罗斯以及日本的教科书,如何描述这场战争?

俄罗斯教科书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俄罗斯作为继承了前苏联大量遗产的一个国家,其虽然与前苏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们并不能将这两个国家混为一谈。起初为了扩大本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再加上中苏关系恶化的缘故,苏联为了遏制中国发展,直接怂恿越南对中国用兵。

对越反击战,越南、俄罗斯以及日本的教科书,如何描述这场战争?

当时苏联在我国北边边境附近屯有大量军队,本意是希望借越南之手从中国这里获取一些利益,只是因为当时中美关系迅速升温,美国方面曾警告过苏联不要破坏当前局势,再加上中国实力的确让苏联有些忌惮,总之因为种种原因,苏联最后并没有对中国出手,且在后来越南落入颓势的时候,

苏联也只是给予了装备以及战术上的援助,并没有直接出兵驰援。

后来等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了前苏联的主要继承人,该国在继承遗产的同时还继承了前苏联的不少发展问题,这就导致俄罗斯最初发展非常艰难。

对越反击战,越南、俄罗斯以及日本的教科书,如何描述这场战争?

为了保证本国可以在美国的打压下成功生存并发展起来,俄罗斯开始非常认真地与中国修复关系,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进行“对越反击战”这段历史进行修纂的时候,俄罗斯并没有延续苏联“亲越反中”的态度,而是尽可能从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描述了这场战争。

该国不仅描写出了中越之间明显的兵力差距,同时还肯定了我国采取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对各部分细节的阐述基本做到了还原。

对越反击战,越南、俄罗斯以及日本的教科书,如何描述这场战争?

日本教科书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至于日本,该国则在教科书中延续了自己一贯的传统——

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如今当我们提到日本历史教科书,人们一定都会想到日本从不承认在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态度。

时值二战期间,日本入侵中国之后,在中国制造了数起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他们犯下的罪行可以说是“罄竹难书”。后来日本因为自身难以再将战争延续下去,且美国的原子弹的确给日本造成了明显的震慑,这就使得日本最终还是选择了无条件投降。不过在这之后,

日本不仅在国际上标榜自己是原子弹的受害者,同时还拒绝承认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

对越反击战,越南、俄罗斯以及日本的教科书,如何描述这场战争?

也正是因为该国与在中国之间隔着“血海深仇”,该国总是在想方设法地抹黑中国,因此描述“对越反击战”的时候,日本并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立场,而且还以“春秋笔法”模糊了中国进行反击战的原因,阐

述重点则放在中国解放军对越南造成的严重破坏与伤亡上。

尽管该国不像越南那样直白,但从其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们就能够看出来,日本一直对中国存在恶意。当然了,正所谓

“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

,中国究竟是什么样子明眼人一清二楚,区区一两句恶意的中伤如今很难动摇中国的根基。

对越反击战,越南、俄罗斯以及日本的教科书,如何描述这场战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