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薄太后去世,为何不与丈夫刘邦合葬,而要葬在儿子汉文帝附近

在陕西省咸阳市,我们可以看到一字排开的9座陵墓,他们分别属于西汉9位皇帝。当然我们知道,西汉不止有9位皇帝,其中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就没有在其中。汉文帝刘恒的霸陵,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东北角,与咸阳的帝陵相距甚远。这就令人感到十分奇怪,为何汉文帝不遵守祖制,将陵墓建在父亲刘邦附近呢?

薄太后去世,为何不与丈夫刘邦合葬,而要葬在儿子汉文帝附近

(汉文帝剧照)

其实我认为刘恒这样做,反而是为了遵守祖制。众所周知,汉文帝之前还有一位皇帝,就是汉惠帝刘盈,刘盈是刘恒的哥哥,而不是父亲。汉初的时候,特别推崇“昭穆制度”,什么是昭穆制度呢?简单来说,就是始祖位于宗庙正中间,然后子孙依次排在左右两列,左为昭,右为穆。

就以西汉皇帝举例,汉高祖刘邦是始祖,他的长陵就位于正中,他的儿子刘盈就是昭,死后葬在刘邦左边。后来的汉景帝是刘邦的孙子,他就为穆,死后葬在刘邦的右边。接下来也就按照一左一右这样排列下去。

薄太后去世,为何不与丈夫刘邦合葬,而要葬在儿子汉文帝附近

(刘邦剧照)

而汉文帝的身份十分尴尬,因为他是刘邦的儿子,按理来说应该葬在刘邦的左边,可左边已经有刘盈了。他继续葬在左边,就等于不尊重刘盈,如果葬在右边,那他就成了刘盈的儿子,刘邦的孙子,辈分就乱套了。再说他这样做,接下来他的儿子又该怎么葬呢?因此汉文帝才另选墓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也没有违背祖制。

汉文帝的陵墓选址问题,我们倒是明白了,那薄太后去世,为何不与丈夫刘邦合葬,而要葬在儿子汉文帝附近呢?古代讲究出嫁从夫,薄太后既然是刘邦的妃子,又是汉文帝的生母,汉景帝的祖母,为何不葬入长陵呢?

薄太后去世,为何不与丈夫刘邦合葬,而要葬在儿子汉文帝附近

(汉惠帝刘盈剧照)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一些看法。

第一、古代嫡庶观念很重。吕后是刘邦的正妻,只有她才有资格与刘邦合葬。薄太后只不过是妾室,按照汉朝的礼制,她是无法被追尊为皇后的。没有皇后正妻的身份,自然就不能与皇帝合葬。

那么有人要说了,即使薄太后不能被追尊为皇后,可她也是汉朝名正言顺的皇太后,到了汉景帝时期,她已经是太皇太后了。如果当时汉景帝出于孝顺,要强行将祖母与祖父合葬,也没人能够反对。可薄太后自己不愿意啊,这就是笔者要说的后面几点。

薄太后去世,为何不与丈夫刘邦合葬,而要葬在儿子汉文帝附近

(薄太后剧照)

第二、薄太后虽然是刘邦的妾室,但她与刘邦并无感情。要不是听别人讨论起,刘邦或许根本想不起,自己已将薄姬收入后宫。薄太后到了织布房后,一直没能见到刘邦的面,刘邦听别人说起,宠幸过她一次后,也就再也没见过她。在薄太后的心中,她与刘邦并无什么感情可言。

第三、吕后是刘邦的正妻,她与刘邦合葬在长陵。吕后生前心狠手辣,对刘邦宠爱的妃子心生怨恨,薄太后正是因为不受宠,才逃过吕后的魔掌。如果自己因为太皇太后的身份,强行葬入长陵,那就会与吕后相见,这也是薄太后万分不愿意的。

薄太后去世,为何不与丈夫刘邦合葬,而要葬在儿子汉文帝附近

第四、薄太后与汉文帝母子情深。汉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二十四孝》中的“亲尝汤药”,讲的就是汉文帝与薄太后的故事。薄太后一生不受刘邦宠爱,在后宫也没半点地位,唯一让她坚持下去的,就是这个儿子。

后来刘恒登基,也一直对母亲非常孝顺,母子俩算是相依为命了。公元前157年,汉文帝病逝,薄太后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时候她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从心里来说,薄太后肯定想在死后,继续与儿子待在一起。所以她才会特地交代汉景帝,将自己葬在霸陵附近。

民间还流传了一种说法,就是汉文帝并不是刘邦的儿子,而是魏豹的遗腹子。因此薄太后去世以后,就不敢去见刘邦,这才选择另选墓地。这一点我是不太赞同的,毕竟薄姬被刘邦纳入后宫,过了一年才被刘邦宠幸,如果刘恒真是遗腹子,薄姬不可能怀孕那么长时间。

薄太后去世,为何不与丈夫刘邦合葬,而要葬在儿子汉文帝附近

(薄姬与刘恒剧照)

其实汉文帝和薄太后的决定,都没有违背汉朝的礼制,同时也合情合理。汉文帝不葬在父亲左边,既保全了哥哥刘盈的颜面,又为子孙解决了难题。后来的汉宣帝刘询,也是出于“昭穆制度”的考虑,将陵墓选在了西安东郊。

因为刘询是废太子刘据的孙子,是汉昭帝刘弗陵的侄儿,他便不能以汉昭帝之子的身份,继续葬在长陵的两列。而薄太后的决定,既没有违背妾室不能与皇帝合葬的礼制,也让她得以和儿子团聚。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