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0年抓获攻击县政府的特务,其身藏钢笔上刻着“瞿秋白”

解放初期,武平县留有不少蒋氏的散兵游勇,他们偷袭暗杀、盗抢纵火,杀害基层干部,群众对其恨之入骨。

1950年初春的一个晚上,他们勾结隐藏在县政权机关的假起义人员林绩轩,攻打县政府。当匪徒翻上围墙时,被我警卫人员击退,匪徒遂撤退,林绩轩也藏匿于城关七坊村老家。

随着剿匪反霸工作的开展,群众密报了林绩轩的行踪。

剿匪部队包围了林绩轩的家,林绩轩落网后后,剿匪战士发现他身上藏有一支精致的钢笔。仔细一看,笔上竟刻着“瞿秋白”三个字!

剿匪官兵立即对他进行审问。

林绩轩吓得浑身发抖,他交待说,1935年他担任省保安第十四团(武平民团)钟绍奎部军需处长时,在坑边水草塘里捕获瞿秋白等三人,搜去瞿秋白身上这支钢笔并长期使用。

瞿秋白,江苏常州人,1922年春入党。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1950年抓获攻击县政府的特务,其身藏钢笔上刻着“瞿秋白”

“八·七”会议后,他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转移途中被捕,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他对劝降者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

6月18日临刑前,他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从容就义,时年36岁。

1950年抓获攻击县政府的特务,其身藏钢笔上刻着“瞿秋白”

在审问中,其部属也揭发、证实了林绩轩抓捕、独占烈士遗物的事实。

据林绩轩供述,蒋氏命令在长汀枪决瞿秋白,自己奉命行刑。至此,杀害瞿秋白的凶手终于找到了。林绩轩罪大恶极,不久即被枪毙。

而瞿秋白的钢笔则被上交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了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其实他的事迹,特别是狱中绝笔、百年奇文《多余的话》,远比摆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更珍贵。

1950年抓获攻击县政府的特务,其身藏钢笔上刻着“瞿秋白”

当年瞿秋白在狱中,坚贞不屈,6天内挥笔写下两万多字《多余的话》,成为近现代史评议争论最多的作品之一。

初读《多余的话》,会感到悲观、郁沉、隐晦,然而,早年的瞿秋白文风决非如此。1925年,五卅惨案后,瞿秋白向中央提议筹办《热血日报》。

《热血日报》报如其名,极具血性、战意,读之不由自主热血沸腾。1925年6月10日发表的《五洲交涉的危机——注定亡国的外交政策》,6月11日发表《政府特派员是何居心?》,6月19日《推翻媚外的军阀官僚》,22日的《谁是敌,谁是友?》,等等令人拍手称快的檄文,都是瞿秋白亲自写的。

1950年抓获攻击县政府的特务,其身藏钢笔上刻着“瞿秋白”

报社房间狭小,陈设简陋,灯光昏暗,环境艰苦瞿秋白拖着病痛之躯,和同志们围坐在一条长白桌上,忍着炎热酷暑,挥汗运笔,通宵达旦,却不以为苦。他对妻子说:“这样的工作比在大学讲台上有效的多。”

《热血日报》在五卅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宣传、组织、鼓动作用,像一把火热的匕首刺向国内外敌人的心脏,因此被敌人视为眼中钉,多次发生报纸被没收、报贩被拘留的事件。当出版到第24期时,被租界巡捕房查封而停刊。

几年后,因革命形势变化,瞿秋白离开上海,到中央苏区工作,在主力红军长征后向上海转移途中被捕。

在狱中,瞿秋白大义凛然,毫不畏惧,还用七天时间写下了两万多字的《多余的话》。与当年锋芒毕露的《热血日报》相比,这份作品极其内敛,甚至隐晦。

1950年抓获攻击县政府的特务,其身藏钢笔上刻着“瞿秋白”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在王明左倾路线统治下丢失中央苏区,游击战争又暂时失利,自己身在蒋介石狱中,生命随时终结的形势下,挥笔写给同志们的“担忧书”。

从六大到六届四中全会前夕,瞿秋白一直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斗争,但王明在米夫支持下,残酷斗争瞿秋白,解除他政治局委员职务,并拒绝带着他一起长征,将其留在苏区。

瞿秋白受打击后,并未放弃对真理的渴求,对胜利的探寻。他目睹了王明左倾路线给革命带来的巨大损失,尤其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忧心忡忡。中央红军转移到哪里了?红军游击队还有多少?革命队伍如何壮大?这让深陷蒋介石监狱的瞿秋白忧心如焚。但这种忧心既不能不讲又不能直讲,所以在《多余的话》开头,他就启示同志们注意自己“心忧”之所在。

瞿秋白最担忧的是王明左倾路线还将危害多久?

王明上台后的所作所为,瞿秋白看在眼里,但却无能为力。此时米夫代表的共产国际一言九鼎,王明有这个太上皇加持,无所不能,连毛泽东老人家此时都遭到排挤打压,与瞿秋白长谈交流思想。瞿秋白想争辩,又感到争辩起来太麻烦。于是他在《多余的话》里写道:“当时,我逐渐觉得许多问题不但想不通,甚至想不动了。”“偶然我也有对政策怀疑的时候,但是立刻停止怀疑了,因为怀疑也是一种思索,我既然不思索了,自然也就不怀疑。”实际上,这是在启迪同志们,思索和批判王明错误路线,使中国革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瞿秋白写完《多余的话》,如释重负。其中多处写道:“永别了,亲爱的朋友们!”“我去休息了,永久去休息了!”

短短数年,瞿秋白从《热血日报》的锋芒毕露到在《多余的话》中暗伏心迹,为何反差如此巨大?不是因为他革命的意志动摇了,斗争的热血改变了,只是因为党内的团结、革命的事业,宁可牺牲生命,甘愿委屈隐忍,甚至牺牲名誉也在所不惜,这是瞿秋白的伟大之处,也是后人值得用心阅读、真心学悟之处。

很多年后的特殊年代,有人说《多余的话》是瞿秋白的“投降书”,这完全是读不懂或者不想读懂。《多余的话》一方面热情讴歌中央苏区政治、文化、经济方面的巨大成就,一方面驳斥蒋介石对苏区的污蔑攻击,在更深层次上,把自己对王明路线危害革命事业的担忧、对同志们思索和批评王明路线的启示,都暗藏在文章之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政治宣告、文学奇作、艺术臻品。

1950年抓获攻击县政府的特务,其身藏钢笔上刻着“瞿秋白”

《多余的话》问世,最早于1935年8、9月间由中统特务机关创办的上海《社会新闻》杂志公开节载三章。随后,1937年3月5日至4月5日出版的上海《逸经》半月刊,全文发表《多余的话》。

此事本来就有极大争议。按理说,在两党激烈冲突的时代,舆论宣传战线是战略要地,怎会刊登对方重要领导人的政治作品?所以有人说,正是因为《多余的话》是乞降求生,所以蒋介石才同意刊登。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中共和左翼文化人包括瞿秋白亲属,大都说它是“伪作”,至少是被“篡改”过的。

其实,“伪作”或“篡改”说,都站不住脚。李默庵(蒋军第十师长,兼驻闽绥署龙岩绥靖区司令官)、向贤矩(三十六师参谋长)、李克长(福建民报记者)都看过《多余的话》原稿或抄件。1964年,周恩来当面对毛泽东、陆定一说,他看过《多余的话》真迹,确是秋白笔迹。

瞿秋白生前的学生和挚友丁玲,更是坚信《多余的话》为瞿秋白所写:“那些语言,那种心情,我是多么熟悉啊!”“非常同情他,非常理解他,尊重他坦荡胸怀”。而在那个不健全的社会里,他的坦率和真诚“是一般人不易理解的,而且会被某些思想简单的人,浅薄的人据为话柄,发生误解或曲解”。丁玲这些话,不幸言中。

《多余的话》是一部复杂深刻而又隐晦的作品,不能从某一方面简单加以解析;应该联系作者人生经历及其所处时代背景等,进行全面的考察。

近现代历史上,很难再有一部作品能像《多余的话》那样,具有极其反差的隐含的二元结构,但这些,恰恰与瞿秋白自谓的“二元人物”完全契合:一个是作为文弱书生的瞿秋白,一个是作为忠贞烈士的瞿秋白,矛盾着冲突着,胶着融合成为一个真实的二元的瞿秋白。

半个多世纪里,许多人没有读懂它。但是历史进程给了后人更多的教训和智慧后,我们终于明白了。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慷慨于刑场,自传于绝笔,坦荡于天地,无愧于万民,纵古之隐士豪侠,亦难及秋之白华,国士风骨。

衷心推荐瞿秋白百年奇文《多余的话》,文风独特、涵义深刻,愈读愈有味道。喜欢的朋友点击下面商品卡,带一本细细品鉴。

); }

百年奇文 多余的话

¥58

购买

参考资料:

1. 白云涛编著,《中共党史珍闻录》,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

2.高卫华、郭化勇著,《瞿秋白传》,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

3.程中原、夏杏珍著,《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8月。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尽快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