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妈妈,我要一百块”,两位妈妈做法不同,决定了孩子财商的高低

小时候大手大脚花钱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控制不住花钱,存不住钱。严重的孩子,还可能会在成年后,还管爸妈要钱随便挥霍,要求爸妈接济自己,沦为“啃老族”。可见,从小对孩子进行金钱观的教育,至关重要,父母千万别忽视了。

“妈妈,我要一百块”,两位妈妈做法不同,决定了孩子财商的高低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趁早注意孩子财商方面的教育,补齐学校教育的短板,弥补多数学校没有金钱知识课的讲解,避免孩子对金钱认识不足,将来长大后乱花钱,没钱过日子。

那么,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呢?

其实,教育重在细节,重在日常生活中的每分每秒。比如,当孩子管妈妈要钱的时候,妈妈的一句话,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金钱观。父母在跟孩子谈论金钱时,就应该格外重视。

“妈妈,我要一百块”,两位妈妈做法不同,决定了孩子财商的高低

“妈妈,我要100元钱”,两种妈妈的不同做法,决定孩子不一样的金钱观

两位宝妈在学校门口聊天,俩人的孩子就在身边。小孩子关系很要好,他们决定晚上一起去看新上映的电影。于是,小梨就抬头,管妈妈要钱买电影票:“妈妈,我要100块钱看电影,晚上我俩去。”

妈妈二话没说,掏出了200元钱,给了儿子。儿子欢天喜地,朝着钱亲了又亲,搂住了妈妈的腰,开心地笑了。

但小安的妈妈,做法却截然相反,小安也抬头管妈妈要钱:“妈妈,我要100块钱看电影。”只见,妈妈蹲下来,很耐心地询问儿子:“电影是什么名字?你打算去哪里看电影,买几张票,来回交通如何出行,预计一共要花多少钱?”

“妈妈,我要一百块”,两位妈妈做法不同,决定了孩子财商的高低

妈妈的一番问题,难倒了小安,小安琢磨了半天,羞红了脸,这才回答妈妈:“电影是新上映的电影,可能贵十几块钱。我打算买一张自己的票,大概是30元,我跟同伴坐公交来回4元,预计有50元钱就够了。”

就这样,小安回答完妈妈,妈妈就从兜里掏出了50元钱给孩子。然后,嘱咐孩子说:“妈妈再给你拿40元钱,算作备用金。你可以选择给同伴买票,俩人再买点零食。这是妈妈这个月里,第二次给你零花钱了,妈妈回家会给你记账。”小安接过了90元钱,点了点头,也很开心地笑了。

“妈妈,我要一百块”,两位妈妈做法不同,决定了孩子财商的高低

父母的金钱观教育,影响孩子的花钱习惯

咱们来分析一下,校园门口,两个小孩子都管妈妈要钱,可两位妈妈的做法,真的不一样!第一位妈妈,直接给孩子钱,孩子要多少,妈妈就给了多少钱。第二位妈妈,没有一口答应孩子的要钱金额,而是询问孩子,要这100元钱,有什么用途。

然后,引导孩子盘算着花钱,正确使用这部分金钱。值得注意的是,妈妈很懂规划金钱,直到最后也没给孩子100元,而是给了90元。

“妈妈,我要一百块”,两位妈妈做法不同,决定了孩子财商的高低

一看就能看出来,第二位妈妈的金钱观,确实是更值得推崇,小孩子在这样正确的金钱观教育下,会对金钱重新审视,懂得节约和合理支配金钱。

事实证明,不一样的财商教育,教育出的孩子也大不相同。小梨经常花钱大手大脚,请客吃饭,拿妈妈的血汗钱,完全不当钱。而他的爸妈却只是普通工薪族,薪水并不高。

但小安的妈妈,给孩子钱不是很大方,她却是公司副经理,经济实力很强,很有钱。小安在妈妈的培养下,花钱反而很谨慎,他习惯把零用钱都积攒起来,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妈妈,我要一百块”,两位妈妈做法不同,决定了孩子财商的高低

两个妈妈的行为,反应着自己的金钱观,影响了孩子的花钱习惯。从财商启蒙的角度讲,还是第二个妈妈的做法,更加靠谱。妈妈很明白,要从小积极地培养,小孩子的财商情商。

财商教育是关键,要从小对孩子积极引导

1要让孩子明白,金钱是什么,金钱从哪里来

有的小孩子对金钱无感,只知道管爸妈要钱,自己就有钱了。孩子并不知道,金钱是什么,金钱从哪里来?爸妈要逐渐渗透,告诉孩子金钱是用血汗换来的,是爸妈的劳动所得。

“妈妈,我要一百块”,两位妈妈做法不同,决定了孩子财商的高低

如果有机会,再让孩子体验一下,赚钱的过程。比如,妈妈跟孩子角色互换,让孩子做家务活,妈妈给孩子“开工资”,让孩子亲身体验金钱的来之不易。也许,孩子就能够做到,珍惜金钱了。

2给孩子准备财商启蒙书,陪孩子读书学习

读书使人受益一生,金钱观方面的知识点,家长早点对孩子进行渗透,尽早对孩子进行财商启蒙,小孩子就能有个正确的金钱观了。最初我对孩子进行金钱观教育时,也是用了这套财商启蒙绘本,教育孩子于无形之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