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卫青直取匈奴祭天圣地,匈奴人开始报复,汉匈在东北部战事再起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决定不再龟缩在“塔下”,大汉要主动出击。汉武帝组织了4路大军对匈奴展开一次试探性的攻击。

战后的结果是公孙贺率1万汉军做了一次军事旅行,公孙敖率领的一万人损失7000,老将军李广全军覆灭就回来他一个,只有新人卫青首战告捷,直接杀到匈奴人祭天圣地龙城,斩杀了匈奴七百来人,凯旋而归。此战后,李广这个大漠第一高手,彻底失去了汉武帝对他的军事期许,此后,李广就被边缘化了,要么就是牵制,要么就是殿后,总之,大场面李广是没机会露头了。卫青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开始正式登上军事舞台,成了新一代的汉军统帅。

卫青直取匈奴祭天圣地,匈奴人开始报复,汉匈在东北部战事再起

几家欢喜几家愁,龙城之战后,汉武帝爽了,这匈奴干得过。匈奴不开心了,人家圣地被卫青带人给砸了,心情抑郁的匈奴决定展开报复。

匈奴的报复方式很有意思,他们的报复点选在了汉朝的东北地区,而不是惯常的西北方,如果打通那里就可以直取大汉的心脏。

匈奴选在东北方有三个好处:

第一,东北方较西北方汉军的防御薄弱,抢一把就跑的性价比高。

第二,通过不断地骚扰你的远方边陲地区,让你不得不调配人力物力去防御,这样损耗的你的国力,让大汉疲于奔命。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匈奴也看出来,大汉这个年少的新皇帝躁动的心。大汉已经休养生息了百余年,积攒了庞大的能量,匈奴不想彻底与大汉翻脸。抢还是要抢的,但是,不那么激烈,不至于让大汉直接掀了谈判桌。

匈奴此次报复想的还是通过几年的局部小战斗,等大汉怂了之后,双方坐下来谈。到时候,你汉朝还得乖乖地该送姑娘送姑娘,该送钱送钱。

不得不说,匈奴的这个报复方式,是很有可行性的,深得游击战的精髓。

卫青直取匈奴祭天圣地,匈奴人开始报复,汉匈在东北部战事再起

但是匈奴人想不到的是,他的对手汉武帝刘彻是一位业余军事爱好者,已经渐渐摸到了战争的门道想明白了这仗该怎么打了。这位大帝,不再满足小打小闹的局部战争,他要玩大的。他追求的,并非一城一地的得失,并非一胜一败之荣辱。他在琢磨的是,如何将那个与中原缠斗了数百年的对手从地图上抹去。

匈奴追求的,就是让你认怂。而武帝追求的,是让你消失。正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立意是否高远,往往决定着最后的功业水准。

匈奴的报复开始了,数万大军直扑帝国东北边境。但他没想到的是,武帝根本就没拿东北边的死活当回事。他不在乎东北如何,他想要的是匈奴的命。

汉武帝不在乎东北,守将得在乎啊!此时面对数万匈奴大军的是大汉第二代军事,也是昔年的和平大使韩安国,没想到爱好和平的他,晚年还得跟匈奴干架。

韩安国当年可是与周亚夫等量齐观的名将,论大汉军中的地位要比李广高得多。不过思想保守的他,成为了“鸽派”的代表人物,在马邑围剿失败后就因为表错了态而被边缘化了,让汉武帝一杆子给支到东北前线为祖国戍边了。

说韩安国命好还是命不好,这位老将军在哪,哪里就会遭到重点军事打击。昔年在梁王手下为将,赶上七国之乱,吴楚联军按着梁国往死里揍,韩安国稳固防守,等平叛后,他也以此战声名显赫。如今老了,想要在东北了此残生,没想到又得到了匈奴方面的重点照顾。

在卫青他们班师回朝,在长安城载歌载舞庆祝的时候,匈奴就派出了数千骑兵攻打韩安国防守的渔阳。韩安国在没有朝廷支援的情况下,艰难地抗住了匈奴的这波攻势。来年秋天,在中原地区丰收的农忙之际,匈奴人又杀了过来。

这次匈奴人来势更猛,兵分三路,东北边是出动了两万铁骑,突袭了辽西(河北卢东县),杀了辽西太守并劫掠了几千人口。

另一路一万骑兵杀向了渔阳,这次韩安国手边还是上一次战役后剩下的仅仅千余骑,几乎全部战死,而且就在韩安国即将壮烈殉国之际,燕地救兵赶到,救出了韩安国,保渔阳不失。

与此同时,匈奴本部那边,兵出雁门,击败雁门都尉,杀千余人。

在汉武帝不管东北部的作战方针下,整个帝国北疆全线告急。

武帝一看不管是不行了,于是命驻防马邑的卫青救雁门,驻防代郡的李息驰援渔阳,反击侵略者的暴行。

卫青直取匈奴祭天圣地,匈奴人开始报复,汉匈在东北部战事再起

马邑距离雁门仅仅一百公里,卫青带领着三万精骑不到半天就赶到了雁门战场,再次展现匈奴杀手气质,斩杀数千匈奴骑兵,匈奴败走,解雁门之围。

那一边的李息也率军驰援韩安国,斩获数千匈奴人,夺回几十万头牲畜。此次匈奴的掠夺被成功遏制。

雁门关大捷再次印证了卫青的能力,汉武帝也有了更大的计划,对匈奴的大规模主动出击已经提上了日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