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衛青直取匈奴祭天聖地,匈奴人開始報複,漢匈在東北部戰事再起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決定不再龜縮在“塔下”,大漢要主動出擊。漢武帝組織了4路大軍對匈奴展開一次試探性的攻擊。

戰後的結果是公孫賀率1萬漢軍做了一次軍事旅行,公孫敖率領的一萬人損失7000,老将軍李廣全軍覆滅就回來他一個,隻有新人衛青首戰告捷,直接殺到匈奴人祭天聖地龍城,斬殺了匈奴七百來人,凱旋而歸。此戰後,李廣這個大漠第一高手,徹底失去了漢武帝對他的軍事期許,此後,李廣就被邊緣化了,要麼就是牽制,要麼就是殿後,總之,大場面李廣是沒機會露頭了。衛青得到了漢武帝的信任,開始正式登上軍事舞台,成了新一代的漢軍統帥。

衛青直取匈奴祭天聖地,匈奴人開始報複,漢匈在東北部戰事再起

幾家歡喜幾家愁,龍城之戰後,漢武帝爽了,這匈奴幹得過。匈奴不開心了,人家聖地被衛青帶人給砸了,心情抑郁的匈奴決定展開報複。

匈奴的報複方式很有意思,他們的報複點選在了漢朝的東北地區,而不是慣常的西北方,如果打通那裡就可以直取大漢的心髒。

匈奴選在東北方有三個好處:

第一,東北方較西北方漢軍的防禦薄弱,搶一把就跑的成本效益高。

第二,通過不斷地騷擾你的遠方邊陲地區,讓你不得不調配人力物力去防禦,這樣損耗的你的國力,讓大漢疲于奔命。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匈奴也看出來,大漢這個年少的新皇帝躁動的心。大漢已經休養生息了百餘年,積攢了龐大的能量,匈奴不想徹底與大漢翻臉。搶還是要搶的,但是,不那麼激烈,不至于讓大漢直接掀了談判桌。

匈奴此次報複想的還是通過幾年的局部小戰鬥,等大漢慫了之後,雙方坐下來談。到時候,你漢朝還得乖乖地該送姑娘送姑娘,該送錢送錢。

不得不說,匈奴的這個報複方式,是很有可行性的,深得遊擊戰的精髓。

衛青直取匈奴祭天聖地,匈奴人開始報複,漢匈在東北部戰事再起

但是匈奴人想不到的是,他的對手漢武帝劉徹是一位業餘軍事愛好者,已經漸漸摸到了戰争的門道想明白了這仗該怎麼打了。這位大帝,不再滿足小打小鬧的局部戰争,他要玩大的。他追求的,并非一城一地的得失,并非一勝一敗之榮辱。他在琢磨的是,如何将那個與中原纏鬥了數百年的對手從地圖上抹去。

匈奴追求的,就是讓你認慫。而武帝追求的,是讓你消失。正所謂,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立意是否高遠,往往決定着最後的功業水準。

匈奴的報複開始了,數萬大軍直撲帝國東北邊境。但他沒想到的是,武帝根本就沒拿東北邊的死活當回事。他不在乎東北如何,他想要的是匈奴的命。

漢武帝不在乎東北,守将得在乎啊!此時面對數萬匈奴大軍的是大漢第二代軍事,也是昔年的和平大使韓安國,沒想到愛好和平的他,晚年還得跟匈奴幹架。

韓安國當年可是與周亞夫等量齊觀的名将,論大漢軍中的地位要比李廣高得多。不過思想保守的他,成為了“鴿派”的代表人物,在馬邑圍剿失敗後就因為表錯了态而被邊緣化了,讓漢武帝一杆子給支到東北前線為祖國戍邊了。

說韓安國命好還是命不好,這位老将軍在哪,哪裡就會遭到重點軍事打擊。昔年在梁王手下為将,趕上七國之亂,吳楚聯軍按着梁國往死裡揍,韓安國穩固防守,等平叛後,他也以此戰聲名顯赫。如今老了,想要在東北了此殘生,沒想到又得到了匈奴方面的重點照顧。

在衛青他們班師回朝,在長安城載歌載舞慶祝的時候,匈奴就派出了數千騎兵攻打韓安國防守的漁陽。韓安國在沒有朝廷支援的情況下,艱難地抗住了匈奴的這波攻勢。來年秋天,在中原地區豐收的農忙之際,匈奴人又殺了過來。

這次匈奴人來勢更猛,兵分三路,東北邊是出動了兩萬鐵騎,突襲了遼西(河北盧東縣),殺了遼西太守并劫掠了幾千人口。

另一路一萬騎兵殺向了漁陽,這次韓安國手邊還是上一次戰役後剩下的僅僅千餘騎,幾乎全部戰死,而且就在韓安國即将壯烈殉國之際,燕地救兵趕到,救出了韓安國,保漁陽不失。

與此同時,匈奴本部那邊,兵出雁門,擊敗雁門都尉,殺千餘人。

在漢武帝不管東北部的作戰方針下,整個帝國北疆全線告急。

武帝一看不管是不行了,于是命駐防馬邑的衛青救雁門,駐防代郡的李息馳援漁陽,反擊侵略者的暴行。

衛青直取匈奴祭天聖地,匈奴人開始報複,漢匈在東北部戰事再起

馬邑距離雁門僅僅一百公裡,衛青帶領着三萬精騎不到半天就趕到了雁門戰場,再次展現匈奴殺手氣質,斬殺數千匈奴騎兵,匈奴敗走,解雁門之圍。

那一邊的李息也率軍馳援韓安國,斬獲數千匈奴人,奪回幾十萬頭牲畜。此次匈奴的掠奪被成功遏制。

雁門關大捷再次印證了衛青的能力,漢武帝也有了更大的計劃,對匈奴的大規模主動出擊已經提上了日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