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些艰难的日子—陪伴抑郁症女儿(36)—面对胖成球的孩子

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大部分孩子吃药后都会发胖。

一部分因为药物的原因。心理疾病药物多多少少都有让人发胖的副作用。特别是奥氮平。我女儿吃了这药后,秒变饿死鬼,一天五餐还叫饿。

另一部分是因为生活方式的原因。

因为疾病的原因,缺乏动力,下不了床,出不了门,更别说运动了。

总之,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所以只能无可奈何地成为胖子了。

我女儿一直是位长得很清秀瘦削的小美女。多次有陌生人向我夸赞她长得漂亮。面对突然快速胖起来的女儿,我首先想到的是吹气球。

我眼睁睁看看女儿,吃药三个月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像吹气球似的,慢慢鼓了起来,从九十斤长到一百四十六斤,脂肪像水一样,流动充斥到身体的各个角角落落,就连脚趾头,也变得胖乎乎肉滚滚起来。

满月脸、眯眯眼、水牛背、水桶腰成了女儿无可奈何的标配。

原本眉清目秀的五官,模糊了起来,竟然还被逐渐堆砌起来的脂肪,硬生生推了向前。

原来灵活的身姿,笨拙得像只大胖鹅。

数次走在大街上,熟人都是认不出她的。那惊诧的目光足以说明我女儿的判若两人。

一直相当注重容貌的女儿,最开始是无动于衷的,因为无所谓未来,人生没有长度。所以,任性地胡吃海塞,昏天黑地地睡,葛优躺。既不去管住嘴,也不去迈开腿。

这不是猜的,是她后来状态好起来后亲口说出来的。说自己当时活得很绝望,灰心丧气,天天想着还活一小会儿,就不活了。所以什么身材、健康、美丽见鬼去吧。而且放开了吃,还多少能减轻些焦虑。

而此时,我正天天耳提面命地让她快点好起来,去学校上学。就算休学在家,也是学生的身份,每天也应该安排学习时间。

你看,这就是天与地的距离,这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孩子已经想着结束生命了,家长却念念不忘的是学业。所以,孩子怎么可能好起来?看见才能被疗愈呀。我女儿在那么长的痛苦时间里,却被妈妈彻底无视了。

后来,应该是病情缓解了,女儿有了身材管理的意向。开始制订了各种减肥计划,包括少吃多动。可是雷声大,雨点小,无法顺畅实施。说好了晚饭少吃或不吃,到了十一点,该上床睡觉的时间了,却陷入天人交战中。最终自律和理性败下阵来,去叫了外卖大快朵颐。吃完又后悔,生自己的气。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后来,女儿又开始吃某宝蛋白粉。虽然我很担心对身体有伤害。但也无法阻挡女儿的坚决之心。吃了半年,未减反增。主要原因是女儿难以自控,管不住嘴,迈不开腿。

到了去年一月份,住院中的女儿再次宣布新一轮的减肥计划。

我淡然一笑,不置可否。

谁也别想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他自己想醒。

无数次的交锋失利,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同时,也陷入习得性无助中,懒得说,懒得劝,懒得唠叨,不如留点心力给自己好好活。

但是没想到这次女儿认了真。

认真的女儿不要太可爱了。说不吃晚饭就不吃,抗拒饥饿的方式就是早些上床睡觉,还借用我的话自我安慰:“饿了就睡觉做梦呀,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运动也安排上了,满脸通红、大汗淋漓。有了青春年少、活力满满的模样。

坚持了七个月时间,从146斤减到116斤,恢复了几分原来的清秀娇俏模样。女儿信心满满地说她的目标是90斤。这次我心悦诚服地表示了相信。

和减肥计划同期实施的,还有终止吃手计划。专业吃手十七年的女儿,因为我告诉她因为吃手有夜间张口呼吸现象,会导致腺样体面容,会变丑。女儿上网查了后,说不吃马上就不吃了。

同期实施的还有复学计划。虽然不太顺利,但至今还一直在坚持主动学习,还在叽哩咕噜念着英语、日语,还在写着工整的笔记。

一旦点燃了生命之火,这力量呀,这生命的能量和内驱力,就会滚滚而来,势不可挡。

心理咨询师也说过我女儿,说她是一个内心很有力量的人。

真的,面对病孩,家长的功能是什么?作用是什么?任务是什么?一定得心中有数才行。

我认为家长应该清晰认识到,应该活好自己,活得有劲、有趣、有奔头,自己首先呈现出放松快乐的美好生命状态,活出人生美好的样子,活在一束光,传递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传递给孩子满满的正能量。

点燃孩子的生命之火,唤醒孩子的生命能量和内驱力,这才是家长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不是成天纠缠一些鸡毛蒜皮的争执中,破坏亲子关系,陷入不断升级的恶性循环。

关于吃药和长胖这两件事,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不是关键因素。关键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管住嘴、迈开腿。所以这不能成为拒绝吃药的理由。

因为有那么多健康孩子,一样长成了大胖子呀。

是的,正如孩子生病初期,学习、情绪管理、社会交往、生活能力等一下子全面崩溃一样。当孩子慢慢好起来后,孩子的方方面面也会全面复苏。“星星之火,真的可以燎原。”所以,家长学习成长改变,用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做好引领,做好那位点火的人吧。

家长如何实现学习成长改变?克制、忍耐?不对。忍得了一时,忍不了一世。爆发之时,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和更严重的后果,会让孩子更绝望,再难信任家长。

正确的打开方式:

第一、家长去看心理咨询师。严重者去看心理医生。

第二、家长去参加家长训练营。

第三、家长去看书学习,帮助自己心灵成长、人格健全,自我疗愈。

那些艰难的日子—陪伴抑郁症女儿(36)—面对胖成球的孩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