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恋爱必读宝典——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

作者:静听心语520

她为什么不接我的电话?他是不是不爱我了?这些话语是不是很熟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爱情很美好,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如何去爱;爱情无大小,爱一个人也需要方法和技巧;很多人深受情伤,困惑于对方“爱不爱我?”这个千古难题中,其实是不懂爱情的本质。我也是饮食男女,去年的一次为情所困,受尽折磨,简直就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满脑子都是在想:这份爱到底怎么了,对方为什么如此对我?真是难受极了。

直到我无意中看到一本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的代表作之一《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原来爱一个人不是光喜欢那么简单,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需要精进。因爱生恨、因爱痛苦的举动,看似是因为爱得太深所致,实则却是一种对爱情的执迷。在这本书中就谈到了这种令人窒息的执迷是如何伤人伤己的。

首先要学会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陷入了一种执迷?苏珊博士基于自己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总结出四条特征:1、满脑子都是自己的恋人,或想要得到的那个人;2、对执迷的对象有着难以满足的渴望;3、已被对方明确拒绝,或者得不到;4、被拒绝或得不到后,自己的行为开始失常。

执迷者的内心仿佛有一个巨大的黑洞,无止境地索取着它需要的养分。这个黑洞没有被填满的时候,执迷的行为就永远无法停止。而童年的依恋关系是执迷的根源所在。不能正常地完成分离的孩子,在内心深处埋藏着深深的恐惧以及对幸福依恋的热切期待。成年后,他们就很容易变成执迷者,因为他们不顾一切地想重新获取那种最幸福的依恋关系。而这时候,他们获取的对象不再是父母,而是恋人,恋人此时成了“象征父母”。

当一个人在小时候没有力量得到父母的爱,成年后便希望通过一切努力来得到恋人的爱。而一旦被恋人拒绝,执迷者就会感到绝望无助。内心深处的恐惧、儿时的痛苦、绝望再度袭来。越是渴望,越被拒绝,越被拒绝就越急切地想要爱,于是就出现了夺命连环call、短信轰炸、驾车跟踪等执迷行为。

所以执迷者企图用成年后的经历去治愈童年的伤痛,只可惜当无法看清这背后的真相的时候,这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那么如何才能走出执迷?执迷的解决之道是什么?执迷者如何才能觉醒,建立一段真正健康的亲密关系呢?苏珊博士在书中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案。

首先是转移注意力,给自己的执迷记一个账单。把与恋人有关的每一条记录包括日期、时间以及想法、感受、结果等记录下来,目的是为了看清楚自己执迷的想法、感受和行为,知道自己犯了执迷和用日志的形式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一切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有助于将这些想法、感受和行为直观化,更有利于下一步对其的工作。其次给自己的感情放个假,关闭执迷系统。在至少两周时间内,不与恋人有任何接触,停止各种执迷行为。

第三结束还是重新开始,正确评估恋情。在感情假期的最后一天,就可以对现有的恋情进行正确评估。对于很多人来说,恋情早已结束,而对有些人来说,却还需要抉择这段感情是否要继续。如果恋情已经没有继续的可能,那么就需要接受这个事实,首先不可避免地是去面对那种悲伤。恋情的结束也是一种死亡,而悲伤是在所难免的,为自己逝去的感情写一篇悼词是不错的选择,用这样一种仪式感来表达心底的悲伤,这对潜意识有非常大的影响。

第四面对被拒绝的童年,将执迷斩草除根。当我们处理完当下的执迷,我们就需要回到童年去将执迷斩草除根。直面被拒绝的童年,找一个训练有素的心理治疗师去处理童年的创伤,可以有效地帮助到我们。比如给父母写信,可以停止压抑自己的痛苦,把儿时的感受和痛苦一一写下来,表达自己当时的情感,不一定把信寄给父母。可以自己把信一遍遍地念出来,或者念给心理治疗师听。当去这样表达出来的时候,痛苦就会消失,不去持续地作用于我们的生命当中。

最后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走出执迷去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我们需要不断地巩固之前的这些转变,确保在新恋情出现的时候,能够运行在健康的轨道上。去找到除了爱情之外其他令人快乐的东西,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精彩,恋爱才能越来越轻松。而你也会发现,当我们能轻松地去享受一段感情的时候,我们越能体会到亲密关系中深层次的快乐,收获真正健康的亲密关系。

去读这本书吧,相信你会发现远离执迷以后,爱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