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宋一名狱卒,只因冒死埋葬了一具尸体,从此名满天下被人敬仰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廿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赵构下令,“岳飞特赐死”!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月十三日,就被投入大理寺监狱的岳飞。在含冤入狱两个多月 ,受尽了严刑拷打之后,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字的绝笔,在大理寺的监狱中惨遭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年仅39岁。岳飞的死讯传出,南宋百姓们都为之哭泣。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南宋一名狱卒,只因冒死埋葬了一具尸体,从此名满天下被人敬仰

岳飞遇害后,其尸体一度被遗弃在大理寺的监狱之中,没有人敢去认领,更没有人敢去收敛。因为岳飞的家属已经被发配到了南方边陲地区,曾经的好友和部将则是慑于秦桧等奸臣的淫威,害怕被他们打击报复。用当时朝堂上的风气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岳飞卒于狱,时廷臣畏祸,莫敢有言者。”如果长时间无人替岳飞收尸,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遗弃在荒郊野岭。如果真出现这样的状况,不仅是愧对岳飞精忠报国的忠魂,更会让南宋的忠良之士彻底心寒。

也就在此时,一位小人物挺身而出。说他是小人物,是因为他只是临安城中一个普通的狱卒,就是一个无官无品靠微薄俸禄养家糊口的小吏,不仅出生年月不详,身高长相也不为人所知,甚至在正史上都没有留下记载。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做了一件青史留名的大事,那就是将岳飞的尸体从大理寺的监狱中“偷走”,并将进行了安葬,这个人就是隗顺。

南宋一名狱卒,只因冒死埋葬了一具尸体,从此名满天下被人敬仰

据宋人所著的《朝野遗纪》记载,“狱卒隗顺负其尸出,逾城,至九曲丛祠中。故至今九曲王显庙尚灵。顺葬之北山之誑”。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所著的《西湖梦寻》中同样也只有一句,“岳鄂王死,狱卒隗顺负其尸,逾城至北山以葬。”

虽然记载只有寥寥数语,但是我们可以看出,隗顺为岳飞收尸历经千辛万苦。为了安葬岳飞,隗顺在夜里背着岳飞的尸体,躲过奸臣及其爪牙的监视逃出大理寺,然后连夜攀越高大的临安城墙,来到了临安城西北的钱塘门外的九曲丛祠,将其尸体安葬。为了日后好辨识,在安葬时隗顺又把岳飞身上佩带过的玉环系在其遗体腰下,还在坟前栽了两棵桔树。

南宋一名狱卒,只因冒死埋葬了一具尸体,从此名满天下被人敬仰

此后,隗顺对于岳飞的安葬地点守口如瓶,没有对任何人提及。直到自己临死之前,才告诉儿子说,“以后朝廷给岳大人平反后,如果找不到他的遗骨,必定会悬赏来寻找,到时候你告诉官府:岳大人的棺材上有一个铅筒,上面有大理寺的勒字,那是我埋葬时所作的标记”。到了公元1162年,宋孝宗登基之后,马上下旨为岳飞平反,并以500贯白银悬赏寻找岳飞的遗体(“朝廷购求葬处”)。这个时候,“顺之子以告。及启棺如生,乃以礼服殓焉”。

朝廷将岳飞的遗骨迁葬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额名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让后世之人络绎不绝地于墓前凭吊。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隗顺,岳飞的遗骸很可能会被遗弃而无法寻觅。

南宋一名狱卒,只因冒死埋葬了一具尸体,从此名满天下被人敬仰

当然,后世也有人认为,想要在一夜之间将尸体从大理寺监狱搬运出城,并进行安葬,仅仅是一个隗顺是办不到的。所以,应该有很多人参与其中,隗顺不过是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其实,不论是隗顺一人所为,还是大家群策群力,足以证明岳飞在南宋百姓心中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大家愿意为他的身后事冒险。而隗顺不惧风险,也受到万众敬仰。

南宋一名狱卒,只因冒死埋葬了一具尸体,从此名满天下被人敬仰

那些残害忠良的奸佞,只能被白铁铸成跪像,在岳庙和岳飞墓前赎罪

#岳飞遗体#、#狱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