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月
的一天,一位名叫李桂荣的老人收到了河北省黟县北管头村的一封信。 因为是她娘家的来信,她连忙打开,想要看看发生了什么,
打开信封后,她愣了一下,在这信中看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然后,这里面写的是什么?
我看到这封信说宋学义吾婿,中央会议到处都找不到你。 前几天县里有人叫你快点回来。上面写着宋学义和李桂荣有什么关系呢?
为什么她看到的时候这么惊讶? 宋学义是李桂蓉的老伴。 李桂荣最惊讶的是,虽然他知道老伴之前打过仗,但是打过什么仗,具体时间,她都不知道。
更奇怪的是,中央政府为什么要找宋学义开会呢。 原因是党中央决定召开全国老兵烈士代表大会。宋学义的名字也在这份名单上。他们找到了宋学义以前工作结婚的地方。
找到了宋学义的岳父,这是一封来自河北省黟县北管头村李桂荣家里的信。 看到信中的描述,李桂荣赶紧带着信回家去找老伴。 对着宋学义说,中央找你开会。 宋学义接过信,仔细一看,看着这些字,眼眶顿时湿润了。
这让他想起了之前在战场上的一段时间。宋学义是狼牙山五英雄之一。
跳下狼牙山后,他幸运地活了下来,虽然他跳下悬崖后的英勇事迹广受赞誉,但宋学义却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包括他的妻子和孩子。 如果不是这封信,他的真实身份或许永远不会暴露。
出生贫困家庭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1918年
,宋学义出生于河南省沁阳县北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 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常年为地主打工养家糊口。宋学义从小就是个童工。 可以说,他从小就吃了不少苦头。 更不幸的是,
1937年
,他家仅有的两亩田地。
1939年夏
,
宋学义一家流浪到河北。 在路上,他遇到了一名八路军。 宋学义从小就听说八路军的故事,于是跟着该队编入晋察冀军区。跟着家连队参加了无数的战斗。 战场上的火与血,让宋学义成为了不惧怕死亡的军人。
1941年9月24日
,敌人向晋察冀边区北部调集兵力7万余人,当地遭到了毁灭性的扫荡。 敌人出动三千五百余人,从四面八方进攻。
河北黟县西南狼牙山区封锁了山口,包围了被困在山上的游击队和党政机关,这里由近23万干部和附近平民。 但由于我军武器匮乏,实际战斗人员只有200多人,面对汹涌澎湃的敌人,我们只能采取转移行动。 一个连队奉命掩护和转移群众。 七连连长将士兵分成两组。 一组负责撤退和掩护群众,另一组负责将敌人转移到狼牙山附近, 吸引敌人。
原本,作战任务六队负责。 原本,第六小队共有九名士兵。 由于战斗时间长,小队中有四名伤病员无法战斗。 在紧要关头,剩下的五名士兵挺身而出。
他们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三名士兵,等一切准备就绪,第6小队的士兵故意暴露在敌人面前。 他们一边用武器射击敌人,一边按照计划带领大批敌人前往狼牙山。 悬崖上,因为五名战士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的游击队员,再加上对狼牙山地形的熟悉,利用地形的优势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敌人的进攻。 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第6小队的士兵们迅速将敌人带到山峰附近。
五名战士一边攀爬,一边射击追击的敌人。
敌人在之前的攻势中遭受了损失。 他们不再轻举妄动,而是对我们进行扫射和轰炸。 他们轮番出击,但五名斗士许久没有休息,饥饿和疲惫的感觉同时袭来。面对敌军的四次进攻,他们歼灭敌军50余人。
终于,在弹药和食物耗尽的情况下,
宋学义和五名士兵扔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他们举起山上的石块,向敌人砸去,几乎把能搬动的石块都砸碎了。 敌人越来越近,五名士兵发誓不做战俘。 班长马宝玉知道,主力和群众已经成功转移,大家的掩护任务也顺利完成。他用尽全部的力气就喊了一声,砸了,砸了,战友,不能把兵器留给敌人,士兵们举起坚硬的石头砸向手中的武器,
视死如归
这一刻,他们抱着死亡之心,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
班长马宝玉向士兵们郑重地说,同志们,我们都是有骨气的中国人,宁死也不投降。 人民的牺牲是光荣的。 五名战士从容地走到悬崖边后,21岁的马宝玉拿起头顶的帽子,大声喊道。 同志们,跟我一起跳崖,另外四个士兵也跳下深谷。 五位战士惨烈而英勇的举动,震惊了狂傲的敌人。
直到此时,他们才明白,数以千计的敌军在一天的围歼战中消耗了大量的弹药和武器,死伤数百人。 原来,和他们战斗的,只有五个人。 五名士兵中,
最大的28岁,最小的21岁,他们都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年轻生命。 五名士兵跳崖后,其中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英勇牺牲。 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树枝吊在悬崖上,才保住性命,逃过一劫。 宋学义和葛振林连夜带队寻找大军。 腰部受了重伤,还在吐血的宋学义正在前方探路,以防敌人回来,而受了轻伤的葛振林也能逃过一劫。
可两人伤势如此之重,耗尽了最后的力气,而且狼牙山还有很多狼群,如果他们发现的话。他们就会被狼吃掉。
幸运的是二人在河北省黟县遇到了青年抗敌救国大会主任余药夫。余药夫正在攀崖,遇到了受伤的葛振林和宋学义。见到他们二人,立即对他们伸出援手,冒着在陡坡上滑倒,可能掉入深谷的危险,为他们探路。 他转过头帮了他们一段路,两人继续往前走。在他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被人就下
夜里,余药夫到外面看。 葛振林和宋学义正在里休息。 直到第二天,余药夫才赶忙找到散落的战友,赶忙向葛振林和宋学义告别。 经过一夜的休息,
两人在恢复了一定的体力后,设法逃了出去。 就在此时,五名壮汉跳入狼牙山。关于这件事事情,村民就住在附近,他亲眼目睹士兵们一个接着一个跳下悬崖。 敌人撤退后,他还带着一些村民到狼牙山那里寻找,没有找到。 很快,五位英雄的故事就流传开了,聂荣臻也听到了跳下狼牙山的故事。
聂荣臻听后,激动地说,我国有好几位好战士,这样我怎么可能失败。
1941年11月7日
,聂荣臻下令,将马宝玉等五名战士命名为狼牙山五壮士,
号召边区军民学习他们的英勇事迹。 时隔数十年,聂荣臻想起狼牙山五位英雄的事迹。 他还是记忆犹新。他说,每当我回忆起晋察冀边区的繁华岁月。我的心总是起伏不定,久久不能平静。五位勇士的故事是最让我感动的故事之一。
反扫荡运动成功后,
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区举行了庆祝晚会。 区长杨成武代表晋察冀边区党委、司令员聂荣臻宣读了奖项。军区颁发的坚毅五星级勋章分别挂在葛振林和宋学义的胸前。
1942年1月
,晋察冀军区为牺牲的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名烈士,在狼牙山上修建了三烈士纪念塔,
然而,一年后,这座塔被敌人的炮火摧毁了。 直到
1959年3月3日
烈士塔才得以重建阵容。 元帅亲自题写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葛振林和宋学义义他们被组织送到大学继续深造。
退伍回到家乡
1943年
,宋学义在一次战斗中再次摔断腰部,第二次住院治疗。 后来,因为伤势严重,宋学义不能再上战场了。
1944年
选择退伍,
搬到河北省黟县狼牙山镇北管头村,任村农会主席。在他的带领下,北管头村迅速成为扶持示范村。宋学义在这里住了三年,娶了当地贫农的女儿李桂蓉为妻。 然而,离开家乡的时间越长,宋学义就越想念家乡和亲人。他有了回家的念头。 回国前,他想回到战斗的地方,祭奠牺牲的战友。
天还没亮,宋学义就一个人走到了狼牙山顶。 这座山变得越来越危险。
他们的战斗痕迹仍然存在。看到眼前的一切,宋学义似乎是回到了当年。 首先,他走到了一道天际线面前。 这是去狼牙山的必经之路。只能由一个通行,也是当年他们班长马宝玉选择的第一站。进入大牙之间的缝隙。当年的宋学义义等士兵,这段路走得很辛苦,敌军更难移动,因为他们都穿着布鞋,而敌军士兵则穿着厚重的皮靴。 穿过两道小山梁后,就到了。宋学义看到了一座小山,
当时,他们四次击退敌人并冲锋,敌人的炮火向他们猛烈地射击,
他们利用周围的岩石和动作进行隐蔽,让敌人浪费了很多炮弹。 终于,宋学义径直走向了三烈士塔,到了地方,宋学义郑重地摆放好供品,拿出纸币点了火,宋学义突然哭喊起来,马班长,胡德林,胡福才,我,我是宋学义,让我看看你来了。现在我们解放了,敌人被打倒了。你在天上看见了吗?
1947年6月15日
,宋学义带着妻子40多天的跋涉,
终于回到了久违的故乡。 宋学义离家多年。 回来后,得知父亲在乞讨途中病逝,弟弟在煤矿惨死。 姐妹们也被卖了。 回到家乡的宋学义,没有亲人,也没有房子。 在街上居民的帮助下,他终于建起了一座可以遮风挡雨的简易房子。 自从新中国建立后,宋学义就一直住在这间破旧的房子里。
宋学义向村民们讲述了这几年的经历。
他只说自己是在外面袭击敌军而受伤的。 所以在他回老家的四年里,乡亲们都不知道宋学义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宋学义的长子宋大宝在研究中文课本上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文章时,发现一个名叫宋学义的士兵与父亲同姓。 回到家,他问父亲是不是课本上的宋学义。 他不承认,只是碰巧,摇头说道。
79岁的李成杰曾长期在河南沁阳宣传部工作。
与宋学义打交道几十年后,他最终成为了他的传记作者。 “那些人要是知道宋学义是被找回来的英雄,就不会说这种八卦了。宋学义的老朋友、长期在沁阳工作的老干部说,张贺兆说。 人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他的下落。” 60年前,第一个找到宋学义并代表组织确认身份的人是张贺兆。
身份暴露
1951年10月下旬
,当时在沁阳县政府民政科工作的张贺兆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中央要召开老兵烈士全国代表大会,并启动全国各地的英雄狩猎活动。
根据线索,“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在沁阳,想要尽快找到他。 从军队复员到义县当地,到解放初期回到家乡河南沁阳北孔从事农业工作,宋学义与党组织的关系一直没有断过。他只是从来没有提到他受伤和改变业务的具体原因。
此外,战争年代的长途迁徙和档案资料的不足,
1947年至1951年
复员返乡的宋学义在茫茫人海中“消失”了。 张贺兆在北空村搜查伤残军人名册,找到了宋学义。 时至今日,他还记得在深秋的气息中第一次见到宋学义的情景:破旧的上衣、裤子、露趾鞋,腰间系着草绳,腰部是驼着的。
张贺兆上前打了个哈欠,宋学义随口说参军的重要经验是正确的,但张贺兆提到了
1941年
的反扫荡,宋学义又把话题转到别处。
最终,是宋学义的妻子李桂蓉趁着他被村里叫去跑腿的机会,拿出一枚刻着“刚毅顽强”四个大字的勋章,让 张赫昭确定了宋学义的身份。 这是杨成武将军代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送给宋学义的。 杨成武为宋学义佩戴勋章的照片也被保留了下来:照片中,年轻的宋学义紧紧抿着嘴唇,想要挺直腰身。
如今,这枚奖章静静地躺在国家博物馆里。
直到
1951年
宋学义被组织找到,
村民才知道他就是狼牙山五壮士宋学义,纷纷为他竖起大拇指,宋学义自己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而且在转业之后还介入了平凡之中。 生活更令人钦佩。 上级看到宋学义的时候,眼眶都湿了。因跳崖而永远无法挺直的腰部得到了支撑,还有一贫如洗的家,这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生活。
此后,宋学义先后担任民兵连指导员、县委委员等职务。
他出席了许多重要会议。 伟人也请他到中南海吃饭,但宋学义从来没有跟组织说过自己的事情,宋学义小儿麻痹症没有办法,最后导致下肢残废了。他一直在家乡北孔村担任村支书,村子从最穷的乞丐村变成了全县最富有的村子。
纵然为村子做出了如此多的贡献,宋学义却从来没有沾沾自喜,更别提自诩狼牙山五壮士了。他经常教育他的孩子。 我们是农民。
1971年6月26日
,宋学义久久没有好好休息,不幸病逝。
他去世时年仅53岁。宋学义逝世后第八年,河南省革命委员会认定他为革命烈士,并于
2009
年安葬于沁阳烈士陵园。
宋学义被评为100位为建党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这份荣誉当之无愧,五位英雄的英雄事迹将永垂不朽。